返回第120章 野心(1 / 2)  龙族之快乐风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卡塞尔学院的人在进入青铜神殿后,将地面上的枯骨清理了一番,露出一条小道。

    小道直通诺顿神像下的一座青铜人面像的祭坛。

    那个祭坛内藏着一个古老的炼金法阵,通过这个炼金法阵,能够进入诺顿的尼伯龙根。

    从朝圣之路的甬道上跳下来的江寻、路明非和叶胜三人如今就走在这条通往祭坛的小路上。

    叶胜走在前面朝自己的两位学弟介绍道:“学院的人之前来现场考察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场战争,一场龙类和人类之间的战争。”

    “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河水干涸,在古代中国屠龙家族的带领下,一些手持着炼金武器的士兵向龙王诺顿发起进攻。这场战争的结果以人类一方的胜利告终,诺顿被迫陷入沉睡。”

    江寻听到叶胜的话后收起了之前随意的态度,小心翼翼尽量不踩到地上的枯骨。

    毕竟这些可都是华夏先祖的混血种。

    虽然当初他的血统无限稀薄,可没准这些士兵里面就有他的某个远方老祖宗。

    “这些老祖宗都是莽夫吧,穿着盔甲拿着把长矛就敢和龙王刚正面,”江寻看着白谷堆里面那些锈迹斑斑的甲片和武器,忍不住感叹道。

    他记得之前卡塞尔学院狮心会和学生会的精英拿着长枪短炮手榴弹各种现代化武器往龙王身上招呼,虽然表面上是压制住了,可江寻不出手的话,他们早晚会被康斯坦丁给团灭。

    那还是百分之一实力的龙王啊,要是全盛的龙王,估计眨眼间那些学生们就烧成灰了吧。

    很难想象冷兵器时代,人类仅凭血肉之躯竟然能够战胜龙王。

    “虽然胜利了,但也是惨胜,”叶胜苦笑着摇了摇头,“那场与龙王诺顿的战争中,参与作战的中国的混血种几乎全灭,很多古老的家族就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开始没落的。”

    在卡塞尔学院谈论中国混血种家族的事情还是比较忌讳的,不过现在在场的三个人都是中国人,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抗争史,混血种社会并没有超然物外。

    当初列强入侵中国的时候,不少欧洲和美洲以及日本的混血种藏在军队里面浑水摸鱼从中国抢走了不少古老的炼金古卷和其它有研究价值的炼金古董。

    卡塞尔学院的冰窖里面如今就收藏着不少属于华夏的炼金古物。

    当然,弱小就要挨打的道理自然不用多说。

    那些列强国家的混血种之所以能在华夏为所欲为也和华夏混血种家族没落有关系。

    往前看,大唐时期,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万国来朝,欧洲的混血种和日本的混血种远渡重洋来到古老的中国,像中国混血种家族学习屠龙术,那时的中国混血种也站在世界的巅峰。

    在过去,中国是混血种抗击龙族入侵最强的一支力量。

    而且和其他混血种对于龙类本能的畏惧不一样,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继承了大中华的吃货之魂的中国混血种敢于把龙类当做食物。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有记载:“蔡墨对魏献子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

    在华夏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超级混血种舜帝曾命令屠龙世家董家豢养龙类,把龙类当做一种和牛羊一样的肉畜来饲养。

    事实上,因为中国混血种是混血种历史中唯一一个奴役龙类,甚至把龙类当成食物的国家。

    所以龙类对于中国混血种的仇恨远大于其它国家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青铜与火之王休眠的宫殿在中国三峡,未来大地与山之王的苏醒地在BJ,真实身份应该是某位龙王的奥丁的尼伯龙根也在中国的原因。

    卡塞尔学院预测现代龙族亲王的苏醒地在中国,但这并不是现代才有的现象。

    数千年以来,中国混血种与龙类的战争从未停止。

    由于龙类是一种强大的生物,即使摧毁了他们的肉身,他们也可以通过茧化再度归来。

    这接连不断地与龙类的战争耗光了华夏混血种家族的元气,无数强大的屠龙者陨落,很多战功赫赫的混血种家族在战争中衰败,以至于到了近代,中国的混血种面对欧洲和美国的混血种的入侵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像日本依托着蛇岐八家尚能成立独立分部,可远比日本辽阔的中国却无混血种分部。

    不光是这样,中国混血种中血统优秀的还会以留学的名义被卡塞尔学院录取,除非表现实在是太差,不然基本上会进入执行部被派往世界各地的分部。

    考虑到卡塞尔学院的权利机构校董会的完全被欧美地区的混血种家族垄断,所以这也是对于中国混血种力量的一种变向削弱。

    当然,现代以来中国的混血种的实力逐渐回升,也许有机会摆脱秘党的控制。

    而一颗野心的种子也在江寻的心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