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六章:嬴政的询问,隐晦的故事(6K)(2 / 4)  秦功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不忘本!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嬴政听到白衍的话,眼中浮现思索之色,随后感慨的点点头。

    从古至今,这世间能有几人做到这点。

    想到这里。

    嬴政眼神看向白衍,看着这个曾经连姓氏都没有的耕农之子,如今的秦国将领。

    “你有个好外祖母啊!不过听此番之言,寡人倒是很好奇伱外祖母!”

    嬴政轻声说道。

    其实身为一国君王,嬴政少有关心大臣的家世,最多也就是赐婚。

    毕竟嬴政每日不仅要早朝,更是要在退朝之后批阅两石竹简,若有战事,还要随时与大臣研究对策。

    故而像大臣的家事,不管是嬴政还是历代秦王秦君,基本都少有过问。

    但眼下听到白衍的话。

    嬴政一直以为,按照白衍的出生,以及茅焦的话,白衍的外祖母应当也是出生贫寒才是,但方才白衍说出来之言,似乎又略有不同。

    “回王上!”

    白衍拱手,随后在嬴政的注视下,把外祖母的身世遭遇说出来,当初外祖母曾是齐国大臣鲁伯府邸中的一个侍女,自小伺候鲁伯之女,与鲁伯之女一起长大,感情很深。

    故而外祖母也常阅竹简,去稷下学宫见世人辩论。

    并且外祖母最喜欢的士人,乃是楚国士大夫屈原,并且白衍的名,便是取自屈原诗词之中的衍。

    而外祖父年轻时,偶然间得到鲁伯赏识,带到府中交谈,也因此结识外祖母。

    可惜的是,晚年的鲁伯失势,其女嫁到楚国,又因楚齐交恶,鲁伯被人排挤。

    而后过了十余年,外祖父也相继不在。

    “屈原!”

    嬴政听完白衍的话,这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而屈原这个名字,嬴政自然不会陌生,论才华,屈原比不上韩非子等法家人物,更比不上同时期的兵家白起、廉颇之名将。

    但屈原的名声却被天下世人歌颂赞誉,在白起攻破楚国国都郢都后,心灰意冷而沉江。

    那老妇人是想让外孙,如屈原之辈。

    嬴政心中猜测到。

    毕竟从此前白衍说出老妇人的嘱咐,以及老妇人以屈原诗词中取字给眼前的少年命名,唯有这个解释,符合情理,也解释得通。

    “坐下吧!寡人让你坐!寡人之言,可算王令?”

    嬴政看着耿直的白衍,依旧站着,叹息一声。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白衍的一番话后,嬴政看向白衍的眼神,还是有些许变化,似乎更多了一些什么。

    “诺!”

    嬴政以及说到这地步,白衍犹豫几息,最后小心翼翼的回礼,随后来嬴政下方,方才宦官端来的木桌旁,小心翼翼的跪坐到绸制坐垫上。

    由于夜深,几名侍女悄然来到书房内,挑起烛灯的灯芯。

    在数十盏,甚至上百盏烛灯的光亮下。

    嬴政见到白衍跪坐好后。

    “说吧!寡人想知晓,雁门一事,你可知晓在你处理雁门一事的消息传回秦国后,整个朝野都因你而震动。”

    嬴政淡淡的开口说道。

    回想那段时间雁门一事的消息传回秦国,别说他嬴政,就是整个文武百官都被白衍的举动给吓到。

    不管是其他郡县的官员、大臣,还是各地驻军的将领,甚至是朝堂内的官员,谏言白衍者,数不胜数。

    就算嬴政心中清楚这些谏言的人,或多或少都与那些被处死的士族有关系、或相识、或联姻,但身为秦王,嬴政也需要朝堂稳定,社稷不乱。

    那段时日嬴政看着那些谏言的竹简,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也有不少压力。

    就连雍城的宗亲长辈,都过来询问。

    “微臣知晓!”

    白衍听到嬴政的话,在木桌后,对着嬴政拱手。

    见状。

    看着听到自己的话,表情有些无奈的白衍,嬴政看向一旁,远处木架下,放置着的一箱竹简。

    “那些全都是各地大臣与官员、将领谏言你的竹简。”

    嬴政说完,转头看向白衍:“寡人想知道,为何你要如此声势浩大的处理那些士族?”

    嬴政倒不是真的怪白衍,毕竟若是对白衍有意见,如今白衍就不会在这书房内。

    只是连嬴政都好奇白衍的处理方式,按道理,白衍虽然出生低微,但白衍不仅师从田瑾,更跟过腾老将军,应当知晓雁门一举,会有什么后果。

    故而嬴政想亲自听白衍,心里是如何想的。

    随后。

    就在嬴政的目光下,白衍一脸无奈,想了想,对着嬴政拱手。

    “回王上,昔日白衍在雁门,曾路过一茶铺,见里面宾客众多,详谈甚欢,于是白衍便入内就坐,后让店家小厮备茶,不曾想,茶水未至,白衍便见木桌摇晃不堪,似乎风吹便能倒塌,又见其店内角落,明明有上好的木柱,白衍询问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