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二章:邺城(3 / 4)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还没完,就在前面舟船密布,铺满漳水的时候。左岸上又起一波烟尘,风声雷动之间,少说有数千的骑军军团正高速移动,很显然他们正打算从城东过桥。

    危!危!危!

    但张则果然不愧是汉家一流的将领。

    此时张则快速反应,他立马让扈兵敲响城上警备鼓。然后令人出城东,烧毁漳水的津桥。

    而这边,意气风发的丁盛带兵顺水而下时,突然就遇到了问题。

    他这边脚踩舟头,正虎视城头。突然最前面的三叶小舟突然一顿,然后舟上的甲士猝不及防就摔下水。

    附近的袍泽大惊,就要捞,但可惜这些甲士都穿上了铁甲,正在飞速下沉,一时间众人手足无措。

    却在这时,突然有一人就如游鱼窜进水里,向着下沉的甲士游去。一船上的扈兵们大惊,原来刚刚跳下去的正是后校尉丁盛。

    丁盛就是在水边长大的,水性娴熟。见袍泽掉入水,他想都没想就跳了下去。

    丁盛的扈兵见自家校尉做这种事,十几个水性好的,一咬牙也跟着跳

    下去了。

    救溺水的人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会挣扎,这也是丁盛扈兵们开始迟疑的原因。但现在校尉都跳了,能怎么办?干!

    很快,丁盛就夹着一个昏迷的甲士浮出水面。吐了一口水,丁盛将这人扔上船,正打算继续潜下去,就被扈兵们七手八脚的拦下了。

    他们是真的怕校尉出个意外,那他们这些扈兵不仅良心难安,更是难逃一死。

    这就是泰山军,既讲义,也讲法。而且法大过义。

    丁盛看了不少人已经跳了下来,也就不再坚持,于是他一抓船舷就翻入船,立马就有人给他换上干衣。此时已经是十月,入了水不保温的话,真的能冻死。

    这会负责最前线的屯将是张虎臣。此人是兖州济北国蛇丘人,原名叫张雀,自觉得名字不威风,就找人改了名。那人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给这人弄了个三名的,还说你日后就是要做虎臣的。

    没文化的张虎臣哪懂这些,反正比自己原先好听多了。

    泰山军在打到蛇丘的时候,此人就投了军。后来随军北上东郡,一路积功升到什将。之后在濮阳津,隶属于禁麾下,再次积功做到队副。

    之后转隶到丁盛麾下,随军颍阳,获级三级,再一次升迁做到掌五十人的队将。后面,泰山军北上荥阳,这过程中丁盛部扩编成校尉部,张虎臣也因此升迁为屯副,真正成了泰山军中级军吏。

    此后,在荥阳大战中,丁盛部没参战,是以积功不多。但随后在攻打荥阳城的时候,张虎臣随部将金泉先登,终于做到了屯将一职。

    这就是张虎臣这样小人物的奋斗,也是泰山军中大多数中低级军吏的缩影。

    刚刚落水的就是他屯的,张虎臣立马就意识到这里的问题所在。很显然,汉军在城南这道水道下放了拒马之类的。也幸亏,泰山军驾驶的是小船,除了个别正中拒马的,其他的因为吃水浅,划了过去。

    张虎臣高喝:

    「弟兄们,稳住,这水道的障碍并不多,让甲士都坐船中间,其他弟兄们和我一起划。」

    说着就率先摇起船橹,喊着号子一起上。

    到这里还是不得不说一下,张冲建立随军学堂真的是一个大举措。因为培养了像张虎城这样的中基层军吏,使得泰山军前线就能自己做决策,加快了部队反应速度。

    张冲有句名言:

    「让听得到敌人呐喊的军吏做决策。」

    这一截然不同的决策系统大异于汉军的自上而下的决策。在灵活变动上,泰山军已经吊打汉军了。

    有张虎臣稳定前线军心,后部校尉的前军顺利划到了邺城的水门下。

    随后,数十个抓索就扔上了城头,这些来自沂蒙鲁山区的战士们如猿猴般跃上了城头。

    此时邺城南城头上,张则的扈兵在听到警备鼓响起后匆匆赶到。这些魏郡太守的扈兵,是张则从板楯蛮和羌人中精选的勇士。他们或用钩镶,或用标枪,人人顶盔带甲守在城头上。

    攀上城头的张虎臣部因为方便攀爬都未着甲,是以虽然人数多,但还是被堵在了城上一角,施展不开。

    下面观战的甲士有性急的,再不顾其他,抓着绳索开始攀附。但可惜有些绳索没顶住甲士的重量,直接崩了。那甲士一下就栽落到漳水里,然后被水下暗流直接卷入了水门。

    但更多的甲士用不怕死的决心攀上了城头。

    就这样,城下的丁盛就看到,自家士伍凭借过人的武勇成功压住了汉军的反扑,越来越多的吏士攀上了城头,显然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但就在这时,丁盛突然看到,城东那头的泰山军突骑不知道怎么的就杀入城内了。明显是快后校

    尉部一步,率先攻破了邺城。

    当时丁盛的脑子就一懵,然后整个跳起来。

    他对着东面田俊的方向,大骂:

    「辣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