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二章:张辽(3 / 3)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学习一点经书,虽然不多,但一定要能会读写,因为这是六郡良家子的必修。

    但这些文艺不过是张辽十余年生活中的点缀,所有六郡良家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三样东西,那就是刀、弓、马。

    张辽十岁的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第一把真刀,在此之前,他已经用了数年的木刀训练着基础的斗技,张辽的童年就是与刀一起玩耍。

    在其稍长之后,张辽就要随雁门的豪族子弟们一起参与狩猎。

    只有在狩猎中,这些边地武士才能掌握弓马战技和骑战战术。因为打猎是最接近战争的活动,这从鲜卑人那里就可见一斑。

    鲜卑人之所以是天生的骑兵就是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狩猎活动,磨炼了战技和配合。

    但鲜卑人那种磨炼,充其量也就是个骑卒,它和六郡良家子这种培养出骑士武士的方式截然不同。

    汉家骑士的打猎几乎就是一场小型的战争。

    每个豪族子弟都要自备粮秣、随骑、战马、武备。然后一旦狩猎,就无论寒暑、无论睡眠是否充足,都要忍受痛苦,服从军法。

    在狩猎中,一个合格的六郡骑士,要了解猎物的习性,学会观察猎场,能应对坐骑的各种突发状况,最重要的是用手中的刀剑弓进行杀戮。

    如此,每年张辽都会与雁门的伙伴们参与狩猎,其忍耐、勇气、战技就是从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张辽虽然年少,但非常勇猛。

    他在同龄人中最为称道的就是一手弓术,可以连续在狩猎中不间断发矢数百次,还能射中天上的雕,已经有了草原射雕士的水准。

    但狩猎只能磨炼六郡子弟们的骑射和配合,他不能磨炼骑战冲击。

    对于汉家骑士来说,他们傲视天下的能力就是一手马矟冲击,几个汉家突骑以战阵配合,能一汉当五胡。

    所以为了练习突骑战术,张辽还要参加雁门本地的突骑比斗。这是一种挟无头马矟彼此突击的比斗。

    因为危险,能参与的人数就少,所以为了磨炼战技,像张辽这样的豪杰就需要在雁门、北地、上郡、安定几个地方跑,也是靠着这类比斗,六郡子弟们有了各自的人际圈。

    而这一次张辽参与汉帝刘宏的征召,就是受了一友人相邀。

    这人就是北地豪族傅巽,他家是傅介子之后,他的族叔就是傅燮。傅燮之前被张温留下镇守荥阳,但后来他在河南士叛乱中,果断弃军而走。

    本是直接回京都的,但走到路上才知道国家西巡,于是马不停蹄就赶到长安,站在了刘宏这一边。

    这次对抗关东军的西征,关西诸多将门皆站在了刘宏这边,只北地一郡来说,他们傅氏、梁氏、谢氏都将族内的优秀子弟献出,誓要打赢这一仗。

    为了日后关西将门的百年气运,这一次,他们众志成城。

    上一章关于合作社的讨论实际上我已经预料到了。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形式是非常现代化的产物,但实际上却不。相反,当年我们在实行这个的时候,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复古,是一种对于生产力不足的补充。我在上一章写的时候,已经梳理了土地政策的演化,实际上公社制度反而是更长久的历史,私有制却是一种所谓的逆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