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七章:千骑(3 / 3)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一旦什将战死,立马就会有军吏替换,保持阵线的指挥。而如果整什崩溃,他们却并不会因此撤下,而是三三结阵,穿插进攻。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战时指挥的问题的。同样都是吏士,为何他就会听另外一个平级的。

    真是费解。

    此外,一些江淮军吏也发现了双方为何在战斗持续性上差距会这么大。

    实际上,打到现在,陈登军团至少已经出动了六个部,接近三千人。而对面到现在还是只出动了两千人不到,他们是如何这般耐战的呢?

    原来双方的差距就是在对伤员的救助上。

    陈登军团虽然选江淮敢战士成军,但无论是组织建设还是军法设计都是沿用汉军军制,并没有超过这个时代。

    而这个时代的底色是什么?那就是人分三六九等,军中之重自然首当为各级军吏,所以一旦这些人受伤倒地,那其部下一半都要护着自家军吏撤回后方。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每每汉军一个什将倒地,全什就至少有五名战兵护着什将撤回后方。

    而泰山军呢?军中上下一律平等,什将和一线的吏士只有职责之分而无生命轻重之别。

    什将受伤倒地,自有左伍长代职,其人也是后面的辅兵背着撤回后方。

    而普遍吏士受伤倒地,先会由后方的袍泽拉回安全处,然后由后方的辅兵再驮回后方医治。

    这两种的差距在哪里呢?

    泰山军的什将非常贼,他们手中的手弩专门射击汉军前线的军吏,还伤而不杀。所以江淮兵前线往往只是减员一二人,他一个什的战兵都要撤回。

    而泰山军呢?能做到一排死上六七个,还能保持进攻态势。

    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那就是即便江淮兵众,也锐而敢死,但却不耐战。

    可以说,如泰山军这样高的武力利用效率,为世之罕有。

    其实无论是人还是势力都是具有持续成长性的,但过往在河北与泰山军鏖战的汉军不是被歼灭了,就是被俘虏了。

    而青徐一带的汉兵压根没有和泰山军进行过如此高强度的战斗,所以自然谈不上从失败经验中吸取。

    而现在陈登的江淮兵就有了,如果他们能从这一战活下去,那毫无疑问,一支更加强悍的江淮军团将屹立在东南,势必对东南格局形成深远影响。

    但前提是,他们的能活!

    此为冷兵器军争之秘,也就是为何一支军队伤亡三分之一就会崩溃的本质原因。

    在战时,如果不能处理好救援伤员的人力分配问题,那就不要提韧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