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霞飞路7……(2 / 3)  我自桃源来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什么急事,所以没有必要用道术赶过去。

    有时候像个普通人一样感受这个城市的生活也是蛮不错的。

    申城的公交车,每条线路一般是一个小时一辆,从早上七点开始,到傍晚六时停运,而束观来到公交车站的时候,是上午九点多的时分,要坐车上班的人,早已经坐前面的班次走了,所以此时公交车站等车的人倒是不多。

    说实话,一般的普通市民也不会经常选择公交车出行的,毕竟一角二分起步的车票,会让大多数普通家庭觉得没有必要,只要不是太远的地方,宁愿自己走着过去。

    而在等了十几分钟之后,束观等的那趟16路车终于到站了,这是一辆车身漆成米黄色的双层无轨电车,里面上下两层,上层车厢内有38个坐席,下层则有32个坐席、加上12个立位,每辆车可乘客人82人。

    当然,有时等车的乘客实在太多的话,司机也是允许立位上挤更多的人的,一般来说载个上百人是完全没有问题。

    束观上了16路公交车,发现下层的坐位都已经坐满了,于是他上了上层,上层倒还是有几个空位,束观来到车厢最后方,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

    他刚刚坐好,车身就微微一颤,朝着前方开动了。

    束观摇下了车窗玻璃,轻风就从窗外吹了进来,同时伸进车窗的,还有道路旁边高大的梧桐树的树枝,你只要伸伸手,就能摘下树叶。

    束观看了一会车窗外的景色,出了一会神,接着继续翻开报纸看了起来。

    他买的这份《申城新闻报》,是申城最大的报纸,甚至也是如今大华最大,销量最高的报纸,向来以对报道新闻的公正翔实,对各种思想的包容著称。

    今天《申城新闻报》的头版,基本都是关于大华与旭日两国之间战事的报道,如今双方在北方的战火已经逐渐平息了下来,除了有少量大华的军队,还在关外三洲的深山老林,皑皑白雪间与旭日国军队缠斗之外,大华的正规军已经几乎全部被旭日国军队赶出了关外三洲。

    关外三洲,已经在事实上被旭日国全面占领。

    而大华民国政府至今也没有对旭日国宣战,更是绝口不提反攻之事,所以现在的各类报纸之上,基本都是各种对大国民国政府软弱无能的口诛笔伐,而《申城新闻报》自然也不例外,束观甚至看到了邻居闻人先生写的一篇政评,笔锋辛辣,言辞大胆至极。

    只是这些新闻看多了,总让人心情有些低落。

    然后束观翻开了当地的社会新闻版,只是当他看到某条特意加黑加醋的醒目的新闻标题时,束观猛然怔住了。

    那条新闻的标题赫然是:

    “谁是燕子?”

    这条新闻是一篇深入调查报道,报道的事情是关于几个月前,一名十三岁的小姑娘被人残忍杀死在多伦巷一栋无人居住的楼房中的案件。

    当时巡捕局一直没能找到凶手是什么人,但是在这篇报道中,却是直接将其中三名杀人凶手的姓名公布了出来,并且罗列了大量详实的证据。

    另外,这篇调查新闻还报道了那三个杀人的少年,也已经在同一天晚上被人杀死了,在那三个凶手的尸身上,则被人留下了一只纸折的燕子。

    这篇报道的最后,是用一个疑问句结束的:

    “燕子是谁?”

    束观仔细地看完了这篇报道,然后微微一笑。

    不出他的所料,这件事情果然没有被那几家大人物给压下。

    和王茹被害不同,那三个少年的死亡动静要大得多,当时到现在的巡捕,还有那几家各自的下人,这么多人总不可能全部被人封口,总会有人会把事情泄露出去的。

    自己要的公刀,终于被人看见了。

    然后束观看了一下写出了这篇报道的那个记者的名字:杨白水。

    不管怎么说,敢仗义执言把这件事情公开报道出来的人,胆量确实是极大的。

    束观记住了这个记者的名字。

    这个时候,这辆公交车票务员的声音响了起来。

    “高家街站到了,要下车的注意了。”

    “高家街站到了,要下车的注意了。”

    束观今天要找的那个名叫罗盛的炼器师,就住在高家街。

    只是束观却依然坐在车位上,没有任何要下车的意思。

    因为他要先去另外一个地方。

    而他要去的,就是庞道坤教授每个月的五号和十五号都会去的那个公交站点。

    而那个站点,距离高家街站只隔了三个站,所以束观顺便想要先去那里看看。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票务员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霞飞路站到了,要下车的注意了。”

    “霞飞路站到了,要下车的注意了。”

    然后束观收起了报纸,下了公交车,抬目朝周围望去。

    霞飞路位于法岚国租界之内,和多伦巷刚好隔了整个租界区。

    这是一条无比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