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6章 授业(3 / 3)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年而成书。

    这是历史上官修的第一部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的著作,在这本书里,头次使用了“火药”一词儿。

    这本书里共记载了三个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分别为火球火药配方、蒺藜火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

    方子里虽然用的东西不少,但制作起来很简单,就算是万一爆炸,也没特别大厉害。

    通常的工艺是,把油类、脂类、蜡类熬成膏状,火药配料成粉与膏调和,然后用纸在外面包裹五层,用麻绳捆好,再用松脂或沥青融化包裹一层。

    晾干以后,这层壳不仅能保护里面的药不受潮,而且方便从外刺穿点燃。

    使用时,用火烙锥把球壳烙透,抛射到敌军阵营,就能起到燃烧、烟雾、散毒的作用。

    甚至在此延伸下,还有火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咀火鹞、竹火鹞、火药箭、火药鞭箭等物生产。

    但是,因为火药配方本身的威力有限,所以这一切东西,不管什么蒺藜、毒药、毒烟等,都作为不了真正杀敌的器物,所有花里胡哨,其实最大的作用都只是作为点火燃烧的工具而已。

    火油与火药说完,赵柽再针对火攻之术开始举战例解说,从三国时讲起,尤其赤壁之战,说了一个多时辰。

    赤壁之战,乃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场火攻谋略,前前后后谋算长达半年之久,而且使火攻之前又有苦肉计、连环计、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等般般种种计策为铺垫辅助,实在堪称军事用计的典范大成。

    下面众人有听过说三分的,知道一些赤壁故事,有不知道的,直听得目瞪口呆。

    就这样,赵柽连续给众将讲了两天兵法谋略,直到这日傍晚,忽然有斥候送来消息,北面顺州的军队开动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