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九章 落户南山(2 / 3)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毕竟现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一切的决定都需要再三讨论。

    但是在场的几位领导心里都有数,如无意外这次合资上面一定会同意的。

    不说对方掏出的都是此时华夏紧缺的美元,另外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也即将在半年后颁布。

    白川电器这次送上门的合作,那不就是妥妥的典范嘛。

    所以于情于理,白川电器落户鹏城都是彼此双方最乐意见到的局面。

    “对了如果合作达成,白川电器希望在年底之前投产,这一目标能达成吗?”

    日元的持续升高也给了白川电器很大的压力,所以转移产能的事宜早不宜迟。

    听到白川枫的要求,梁相一拍胸部。“别说年底,半年!十月份!工厂一定建设到位!”

    比技术此时鹏城可能落后一截,但是比速度他梁相绝对不虚任何人。

    人多力量大,华夏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鹏城速度的口号,也不是白喊的。

    “好!梁先生如此说,那鄙人对这次合作就更有信心了。”

    啧,这种办事的劲头,白川枫也深受感染。

    “3000万美元的总投资额不变,不过因为工程进度原因,这笔投资会在未来三年内逐步落实。

    另外考虑到一些设备需要从海外运输,先期白川电器会出资1000万美元用于特殊设备的采购。

    贵方的出资部分,可以用厂房建设的人工、材料等费用来抵扣。”

    白川枫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美元,说起话来也是底气十足。

    他知道自己的老家这时候缺外汇,所以对外采购这部分由白川电器负责。

    而华夏这里的出资方则只需要负责厂房建设,以及国内可替代设备的采购即可。

    虽然钱没少出,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帮了大忙。

    而且彼此双方合资后,华夏这里也可以学习白川电器的先进技术。

    包括管理经验、质量体系的建立,以及合格工人的培训等等,这对于华夏而言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至于工厂建立后,原材料及部分零部件的采购,就近使用本土产品替代那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对于拉动整个鹏城的经济,甚至部分产业链的完善,都会是莫大的拉动力。

    此时的华夏对于一切的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那都是如饥似渴。

    谢姓领导紧紧握住白川枫的手使劲摇了摇,“白川电器是华夏人们的好朋友!”

    上面传来的消息果然没错,这位霓虹友人确实对华夏有着特殊的好感。

    彼此双方又是好一番客套,这次白川枫应邀来华夏的考察算是完成了第一站的工作。

    在未来几天他还将一路向北,途径沪市、苏城、津沽,然后最终抵达燕京。

    而这一次和鹏城这里的合作,白川电器主要是想把收音机、随身听等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放在这里。

    培育本地市场是一部分原因,同时也可以借此为跳板向东南亚市场开拓。

    另外白川电器在华夏的投资绝不止鹏城这一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工厂在这里建成。

    CD厂、光驱厂、液晶电视机厂,甚至白川电器正在开发的笔记本工厂等都有可能。

    它们会被拆分成不同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充分利用华夏这里的资源是一部分原因,分担风险也是另外一层因素。

    毕竟不比霓虹国内,在这里白川电器还很稚嫩,人脉、资源、关系网等等皆不可同日而语。

    分步而建,分地而建,那是必要措施。

    不过在时间上可能还要再等一等,等到政府机构支持外商独资企业的建立之时,白川枫才会考虑大规模进入华夏市场。

    哪怕是自己的第一故乡,这个时期他依旧有着自己的顾虑。

    现在于鹏城落户的合资厂,最多算是第一次的试探。

    他期待有一天,白川(华夏)的总部也能在这一片大地上建立。

    而在来华夏之前,其实白川枫已经去过一次夷洲了。

    相对而言那里的风气要更开放一点,所以白川电器在那里也成立自己的分部。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座代工厂,专门用来生产随声听、CD机、游戏机等热销海外的产品。

    当然它的规模不会太大,只能算是一个过度。

    等这几年霓虹的泡沫过去,华夏这里变得更加开放,那时候才是白川电器产能集体外迁的最佳时机。

    所以白川枫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海外遍地考察,为以后白川电器的国际化路线先行做初步规划。

    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他大抵都要在华夏度过了。

    并且和度假的悠闲状态不同,不停的在路上奔波那或许才是常态。

    啧,不过是不是可以把学姐叫过来陪陪自己。

    说来一个人似乎有些寂寞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