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小元霸 第八十一章 小钱氏登门(2 / 3)  布衣首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场还出石炭,我们这酒和容器一样都造不出。所以你才是真的厉害!”

    “是呵,说实话当时我都怕周围百姓来找我拼命。若不是你将铺前所拉来的石炭分酒厂三车,我们非得把周边的树都砍光不可!”蹲在火塘边的陈三文挥着手表示。

    “我还真是偶然听人说一句,居然就记住了,也是侥幸。”李丹咧咧嘴心想横峰窑嘛,后世在考古界多有名气,哪个不知?

    他将手里的两个器皿放在窗台上,背着手退后一步看了片刻:

    “不过将来咱们可不能一直用这种,得比它更精致、漂亮,让人舍不得扔、舍不得砸才好。

    咱们现在事急从权采用横峰窑,可他们的品质不够好,釉色单一。做民间实用器物勉强,可入不了士大夫的眼。”

    他转过身道:“我在路过时,看到兴安县的城门都是用废瓷碎渣土堆砌的,横峰窑的盛况应该已经大不如前。

    前朝以来,景德镇在胎土和釉色用料上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已经远远走在诸窑前面。加之其水、陆便利与优势,诸窑落伍已成定局。

    横峰窑户虽然还在继续生产,但是拘泥古器、料法陈旧,如果仍然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恐怕就只好苦苦挣扎、苟延残喘而已。”

    吴茂击节叫好:“巡检论瓷器,真是妙哉。且眼光独到,纵观百年,真是从一而始,乃至大局,发人深省啊!”

    “三郎是说,横峰产瓷器止步于民用,上不得台面,所以将来我们要用更好的?”陈三文抬头看过来:“那,让他们改改不就行了?”

    “可以改。”吴茂说:“不过很难。他们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看到与人的差距奋起直追,这都难说。

    假设人家只乐意或满足于做些寻常杯盘碗碟,只想继续做这类青瓷而不尝试其它,那景德镇的红、蓝、白诸色釉彩迟早会大兴于天下,最后挤得他们无立锥之地!”

    “茂才兄说的是。”李丹点头:“我们只做简单的酒器,尚且可以勉强请他们支应。但如果凤乳甘露将来想走进士大夫家的大门,恐怕横峰产的器皿就不够看了,还得另外再找更好的窑造。”

    “我还有个问题呢,”陈三文忽然皱眉想起:“等战事终结咱们回去,酒场和酒庄也要回迁,那时却上哪里找石炭去?总不能还从前铺所几百里地一车车地往回拉吧?”

    “不必!”李丹摆手,告诉他:“万年北边的礼林镇、双田镇都有石炭,只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在开采。

    其实要说石炭这东西还得是萍乡安源的最好,或者抚州乐安、永丰的也行,但是西边有点远,且不知道是不是安宁。”

    说到永丰他忽然想起:“哎,你们平时造车用的钢挺、铁锭都来自哪里?”

    “铁自是闽铁最好!”陈三文马上回答:“不过近来闽铁产量减少,价格腾高,不知是不是战事的缘故?钢则多用苏钢,但是量少且路途遥远相当昂贵。”

    “无论是战事还是路途原因,以后我们的铁料、钢料来源不能依赖他们。”李丹轻声说完,走到他们中间拉过张竹凳坐下,继续说:

    “其实闽铁用料也多有从我江西过去的,上饶、铅山、戈阳均有矿山,那边只不过是拿去分选、冶炼,出的铁锭品质好、杂质少,且榷沽值合理。

    那既然用料大家都一样,我们如何不能自己分选、冶炼呢?”

    陈三文和吴茂两个互相看了眼。陈三文惊喜地说:“三郎的意思,将来我们要开铁厂?可,这是要技能的,非多年老匠人不能呵!”

    “没那么复杂!”李丹摆摆手:“我看过泰西人记载的技法,独到而且有章可循。

    他们国小力微用不到那么多钢,但放在我中华,同样方法却可以一炉出钢水数千斤。

    铁料除广信府外,吉安到永新、新余到萍乡、抚州的金溪到南城,这三条线上都有大量铁矿。

    我意用这酒、马车、铅笔之类生意挣出本钱,然后可以建铁厂、钢厂。我们有新式马车,转运矿石会更快捷、方便。

    如果能够完善泰西炼铁、炼钢之法,炼出自己的赣铁、赣钢,说不得可与闽、苏一争市场,成就一番大业!”

    他说完忽然想起刚才瓷器的话题来:“对了,新余还有种特别的灰滑石,听说和瓷石、高岭土混合一起烧瓷器时,能节省石炭或木炭,若拿来造纸可以使纸张增白。”

    “那……咱们造铅笔的黑铅哪里有?”陈三文还是念念不忘他最感兴趣的铅笔。

    “新干、抚州或者金溪好像都有,但是得派人去打听和寻找,我也不知道具体地方和有无开采。”李丹摊开手说:“这些矿产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都是古时候地震、火山留下的,富矿可用,贫矿费力不讨好就没什么意思。诶,对了,咱们余干和万年交界的地方有些小石炭矿和铁矿,听说那里伴生一种叫灰石粉的东西,洒在水里可以呈现紫色。那东西好哇!可以使污水变清,且能让钢更柔韧……。”

    他絮絮叨叨说了好久,陈三文不知从什么地方抓来纸张和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