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举人劝父(2 / 3)  布衣首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那就祝两位一路顺风,本县还有公务,无需远送!」

    「父母官,请息怒。」李肃这时候倒完全镇定了:「我知道这个时节不大合适,但确实是左参政唐棣轩来信相邀,你知道弟盼起复久矣,所以才……。」

    「贤弟不必解释。」范县尊摆摆手转过身,他起事很反感李肃摆出唐参政的牌子来压自己,但又不能完全撕破脸,遂脸上尽量堆出笑容来:

    「燕若的心思我岂有不知?贤弟且携家前往不必挂念家中,这里自有老夫留下与贼周旋。」说完转身就走。

    李严忙送出来,在后头追了几步,才想起来问:「刚才老大人说是来报喜,敢问是什么喜事?」

    这句话让范老爷停住脚步,拍拍前额,不回头地说:「哦,对了,老夫不是一人,还有贵府的丹哥儿——李三郎哩。

    他如今被府里授了南部都巡检,正提带精锐往余干来。

    哎呀,估计今日便该到家了罢?你们有个好侄儿呀!哈哈哈……。」大笑了几声,摇着头,出门上轿走了。

    兄弟俩被这消息弄得齐齐愣住了。好半天李肃忽然醒悟过来:「丹哥儿带兵要回来?坏了,我们得赶紧走!」

    「兄长说什么?」李严还有点懵。

    「你赶紧家去,告诉女人们不要带那么多废物了,我们是去南昌,又不是什么乡下!

    只带细软赶紧走。若是晚了,那猢狲回来将兵来把门守住,你们哪个也出不去!那小猢狲性子上来谁劝得住?」

    李严一听这话也晓得着急了,急忙往自己家跑,只叫个小厮去给高大奶奶送信。

    这会儿虽然已分家,但二房这边还未来得及搬入新居,因此仍在原来那小院里住着。

    李严全家却已搬出去了,虽然距离这边不算很远,但也有几步路。

    等到他气喘吁吁地跑进家门,见两个儿子都站在天井里,不由地喝道:「你们还愣着作甚?再不走三郎都回来了!」

    「父亲说什么?三郎要来?」李著以为父亲搞错了,便重复一遍。

    「三兄回来太好了!父亲,既是三兄要回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走了?」李勤惊喜地问。

    「不走?现在遍地是贼,不走你们留下等死啊?」李严瞪起眼来。

    「你把我也说糊涂了,这走不走的,怎的还和三郎有关?」

    李严这才注意到刚从椅子里起身的舒大奶奶,他拍拍自己大腿,快步上前抓起妻子身边的茶杯来一口喝下,这才接着说:

    「范县尊送来消息,说是三郎被府里授了个什么南部都巡检,正带着兵往余干来呢,今天就到!

    大哥说,三郎回来肯定不准我们离开余干,所以只带细软,其它到了南昌再置办。赶紧出水门上船去!」

    他说完这话,看浑家一脸为难的样子,问:「怎么了?」这才注意到自己两个儿子的表情,似乎……他们很高兴、很兴奋。

    「父亲,如果三兄是带兵回来保卫乡梓的,我们为何还要跑?」李勤先问。

    「是啊父亲,儿子觉得大伯这事做得确实欠考虑。」李著说:

    「李家作为本地士绅之首,大敌当前率先逃走。这样的举动,不管怎么说都是叫人不齿。

    就说不留下来协助组织乡勇抵御,最起码捐输钱粮也应该有嘛!怎么可以抛弃乡亲、人去屋空?」

    「这、这怎么是逃走?是唐参政邀请你大伯去南昌嘛!」李严跺脚。

    「不过是借口罢了,若要去南昌什么时候不可以,偏偏要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关节上?」李著走过来先扶李严坐下,然后自己先跪了,磕头说:

    「父亲,孩儿不孝,请恕难从命。孩儿宁愿留在本县战死,不能让百姓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我李氏无人!」

    「父亲,孩儿既然习武,就没有躲避贼人的道理。孩儿也不走!」在后面的李勤说完也跪下磕头。

    「你、你们两个要气死我吗?」李严目瞪口呆片刻,拍桌子叫道:「你大伯也是为全家好、为你们的安全着想嘛!你们怎可如此目无尊长哩?」

    「让我们当逃兵的尊长。」李勤小声嘀咕。

    「混账!」

    「父亲息怒,且听孩儿一言。」李著赶紧安抚住李严,挥手让母亲身后的丫头们先退下,然后轻声说:「父亲莫急,您忘了件事。」

    「何事?」李严怒气冲冲地问。

    「本朝以武起家,太祖、太宗皆有明诰不学两宋文恬武嬉,要士人保持尚武之风。所以新科进士要演武,能骑马、会射箭者方可参加殿试。」

    「这个我自是知道,可这又与时下的事情有何关联?」

    「那么,父亲可还记得我们父子都是举人?」

    李著这句话让李严顿时愣住了。

    本朝规矩,如果有寇贼入侵,地方长、吏必须抗敌,无得逃遁、弃守;如长、吏阵亡,本地举人、秀才临阵代之。

    换句话说,范老爷要是阵亡了,李严、李著父子都可以候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