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二十章 青衫队还乡(2 / 3)  布衣首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爷建议说。

    「可以!」李丹想了片刻点点头:「不过还得有个副手,叫谢豹子来帮他。」

    这时钟四奇过来提醒时辰不早该赶紧回城了。「来送信的衙役说,县尊范老爷和您府上三老爷还有您兄长李大郎准备到东门外迎接呢。」

    李丹笑起来,说既然有尊长,不可使久候。便留下参谋们,让谢豹子带一什保护,其他人立即上马、上车向东门来。

    范老爷的意思是希望李丹带着队伍从东门进去,绕行下再去南门外宿营地。

    李丹听了便知道他想用自己这支小小的人马稳定人心,于是修改了原本大队直接去南门,少数头领随他从东门入城拜会县尊的安排。

    队伍在玉亭桥边集结,按照李丹的命令整理军容、风姿。

    一些有甲胄的知道要进城耀兵了,都兴奋地相互帮衬着披挂起来,不少人在玉带河里洗澡、洗脸,努力把自己揩抹得干净、漂亮些。

    还有人拿着剪刀给战友修剪须发,尽力要表现对方的威武气概。

    本来为防止路上惊骇到乡民包裹起来的枪、矛也都亮出来,用磨刀石擦了又擦,好像总觉得它不够锋芒似的。总之所有人在这一个时辰里忙得不亦乐乎。

    李丹纵马来到桥边,引起了队伍的阵阵欢呼。他笑嘻嘻地扫视了圈自己的人马,问:「都准备好了吗?能给余干的女子们看了不?」

    「准备好了!」回答之后是一片的哈哈笑声。

    「行!弟兄们,我带队出来的时候只有六十个人,可现在回家,咱们有四百人了!而且同知大人已经授权我在本地招募乡勇义兵,尔等很快又能当伍长、什长、哨长啦!」周围一片欢呼。

    李丹兴奋地将枣骝儿转了一圈,抬起右臂来用力一挥:「既然准备好了,上马、列队,入城!」

    过了玉亭桥前面一带隆起,那就是城外的华林岗了。

    这地方到处是低洼的水道和沼泽,只有一条路可以穿过,然后分个岔,往左去南关,往北去带河上的九龙桥,过九龙桥三百步便是余干县的东门——余丰门。

    这座城门也是余干现存最早的城门,经过后来的改造和扩建成为本县唯一一座带有拦马墙的城门。

    所谓拦马墙,是城门壁上接出来的一道遮蔽城门的墙,人必须走到它侧面的开口处才能看清城门。

    这种墙具有一定军事作用

    ,可以有效保护城门不致受到直接毁伤或打击。但它又不同于瓮城,不是封闭的,也没有前面的箭楼。

    李丹经过东南角楼的时候就被守望的兵丁瞧见了,前面的引导旗刚到拦马墙拐角,便已经看到迎接的人群从入口里面涌出来。

    看这人数可不止县尊他们两、三个人,李丹正吃惊间人群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走,看上去足有三、四百之多。「停!」李丹急忙举起手喝止队伍前进的步伐。

    全队齐齐地站住脚,穿着皮甲的毛仔弟灵活地跳下自己的马,上前拉住枣骝儿的辔头。

    钟四奇上前几步半跪,两手交叠接着满身甲胄(缴获花臂膊的)的李丹下马,然后跟在他身后向前走去。

    李丹没有戴盔,只用青巾襥头裹住头发,紧走几步上前。距离满面笑容的范县令七、八步远便抱拳拱手先说:「甲胄在身不便行礼,望各位乡亲父老海涵。」

    接着对范老爷行军礼,大声道:「饶州团练副使,南部都巡检李丹奉,本府同知赵重弼大人派遣,率部前来余干协助守御。

    这是赵大人开具的公文,请县尊老大人阅览。」说着双手将文书递上。

    「好、好、好!」范老爷眉开眼笑,李丹的做派既有气势,又给足了他这个县令足够的尊重,他非常满意。

    尤其看到李丹身后这支队伍,几乎大部分人都披挂了甲胄,个个身强力壮,让他这个父母官顿时胆气壮了许多。

    「公文不着急,三郎回到本县,老夫心里踏实多喽!来,请三郎,不,请都巡检见过本城父老,然后带队入城。今晚老夫在县衙备水酒,为你等接风洗尘!」

    李丹先谢了县尊,接着与三叔李严见礼。和李著见过,李著看着又黑又结实的弟弟笑得合不拢嘴。李丹轻声问:「为何不见二郎他们几个,大伯呢?」

    「回头和你细说。」李著不动声色地回答。

    注意地看看大兄的表情,李丹不再说什么,又上前与昭毅将军赵锦堂相见。先前走时他还是个白丁(没有官身的百姓,俗称白丁),赵锦堂有爵位因此李丹要向他行礼。

    回来时李丹却是做官了,即便赵锦堂有爵位也只能和李丹平等行礼,心里便有些不是滋味。李丹也因赵丞投敌,不好在这里大众面前说此事,想想先忍下来与他只是寒暄便带过。

    再往前就是各位乡绅代表了。上午李肃携家带口匆匆登船离开本县,水门上的守门卒一路去县衙报信,从南往北各家、各商铺早都轰动了。

    不少大家族得知这消息都有些慌急,情绪激动的年轻人大骂「无耻」,族老们则忙着商议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