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杨太阁失宠(2 / 3)  布衣首辅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对了,他们折子里提到余干县有个叫李丹的,是李文成公的公子。说他在戈阳组织团练和娄贼部将打了几次胜仗,可有此事?为何不见报上来过?」

    「李文成……哦,哦!陛下说的那位是他的庶长子。」

    这些事上饶方面早报上来,但是杨缟瞥了眼见说的是团练的事。

    且上饶方面因此强调团练作用,要求准许正式设个团练使的位置,他觉得小题大做,团练这东西需要时临时组建便可,若要常设就没必要。

    他因此将这件事放到旁边,却好在是记住了李丹这个人。

    「回奏陛下,李丹受余干县令委派率领民夫出差到的戈阳,因戈阳到上饶粮道屡遭破坏,李丹请缨前往送粮,因此戈阳卫守备与县令商议暂给他个团练防御使的头衔。

    他以此为借口训练数百乡勇,与三百官军一道护粮送至广信、上饶。其实主要功劳还是官军的盛游击,此子不过从旁相助耳。」

    「朕可听说,他比朕还略小两岁,骑河曲马、冲锋在前,娄自时派了两个儿子都拦他不住,最后遣去自己心腹大将,结果还被他设伏打得大败溃逃了。此子是个人才呀!」

    皇帝说话时两眼亮晶晶地。杨缟心知皇帝的意思是告诉自己,年纪小也可以带兵的,他便偏不往这上头跟着话茬说:「那个官军的盛百户也很不错,战后已经升他做游击了。」

    皇帝被他弄得没了兴致:「那,就叫他带兵去贵溪好啦!」

    「啊?」杨缟有点懵,他知道盛怀恩代了广信守备职务,这位调到戈阳,谁守广信?不过陛下话都说了,又不能收回。他只得咽口吐沫,有点艰难地答应:「臣遵旨。」

    又说了会儿别的,等皇帝气消了,杨缟起身行礼:「陛下,老臣年迈,难以照应周全,欲向陛下乞骸骨,归乡养老。」

    「卿怎又提这个?」皇帝不悦:「朕不是说了,许你做到七十五么?」

    「这……,」杨缟苦笑:「非是臣不懂好歹,实在是伤病难耐,且臣主政多年,心心念念归隐之后写本《通政大义》,以备后人参阅。如今趁着尚可提笔,陛下就成全老臣吧!」说完深深一礼。

    「老卿家何故这样快就要弃朕而去?太傅(指杨仕真)过世未久,朝中怎能再失栋梁?」皇帝上前扶起他,换了温和的口气道:

    「现在草原上风云诡谲,西南蛮割据自立,又闹出这个什么江山

    军来所谋甚大。朝局如此,爱卿再陪伴朕些日子。

    待到约定之时,朕亲手为卿披红挂彩送出崇礼门外,为世人留下一段君臣佳话,可好?」一席话说得杨缟涕泣拜谢。

    「陛下。」一名门口的内宦捯着碎步来到暖阁门口禀报:「太后仪仗已入宫门了。」

    「哦?知道了。」皇帝直起腰来。

    杨缟连忙施礼:「太后陛下驾到,臣先告退。」

    「首辅请去,吸取教训、安心做事,勿做无用之想。」皇帝平静地说。

    看着杨缟的背影离开,皇帝转向太监:「刘大伴,我刚才说话是不是太严厉了些?」

    「陛下哪里话,您刚刚说话的语气正合适。」刘太监微笑着低头回答。

    「哼,我教训他的时候,你是不是心里都乐开花了?」皇帝瞪了他一眼,刘太监没有回答,只是将头低得更谦恭了。

    「母后安好,今日怎么来乾德殿?」皇帝给款款而入的太后施礼,含笑问道。

    太后张氏,武清侯张佩之女,十五岁入宫成为宣宗皇后,两年后生下长子,当今的靖武皇帝赵拓。

    又三年,宣宗去世,张氏与太皇太后一起扶新君即位,在二杨支持下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两宫听政,直到太皇太后去世后皇帝亲政为止。

    「皇帝安好,哀家听说陛下大发脾气不知所为何事,故而特来看看。不过从气色上倒看不出陛下有何不妥,如此哀家就放心了。」

    张太后说着,在皇帝为她搬过来的椅子上坐下。刘太监亲自捧来了茶盘,张太后注意地看了他一眼:「刘伴伴用心了,今日多亏你在,哀家可要谢你呢。」

    刘太监吃了一惊,急忙跪下:「臣(有品级的太监称臣,无品宦者自称奴婢)不敢!」

    「嗯,这话我信。你起来罢。」张太后依旧笑盈盈地,撇眼在身边侍立的皇帝:

    「我很高兴朝堂上大家和谐共处,内外朝臣为国家共同出力、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样的皇帝才能成为伟大、受后世敬仰和流传的皇帝。」

    「儿日夜提醒自己呢,母亲。」赵拓恭敬地回答:「只是刚才没忍住,说话大声了些,惊动母后,儿之罪也。」说着把事情大致说了下。张太后微微皱眉没有说话。

    「一万条命啊,内阁诸人就‘大败二字来掩饰,何其忍也!是故孩儿严加训诫,也是觉得君臣相得不易,希望有个好结局的意思。」

    「辅相失职,皇帝切责也是应该,但如果杨相就此请辞,可由何人能接替,皇帝是否已经心中有数?」张太后问。

    「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