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五章 何为徭役(2 / 3)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半个月没见过太阳,雨也是断断续续的下了半个月了。

    这对于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苏璟来说,强制在家呆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是啊,终于不下雨了。”

    朱标也是感慨道:“这要是继续下,恐怕秋汛就变成洪灾了,到时候苦的就是百姓。”

    古代的水利措施并没有现代这么的发达,旱灾和洪灾,那是常有之事。

    春汛秋汛,那更是稀松平常。

    连续降水导致河水水位上涨,堤坝挡不住就会形成洪灾。

    苏璟听到这话,却是微微摇头道:“就算没洪水,苦的还是百姓。”

    嗯?

    朱标一愣,看向苏璟道:“苏师,您此话何意?没有洪水,百姓农田便能产粮,这又怎么会苦呢?”

    明明秋汛没涨成洪水,应该是大好事,但在苏璟的口中,却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

    朱标不理解,相当的不理解。

    苏璟也没着急回答,先是快速的将早饭消灭,这才说道:“牛懿,你认为百姓最痛恨的事情是什么?”

    百姓最痛恨的事情?

    朱标愣了一下,回答道:“战乱和天灾?”

    苏璟脸皮微跳,朱标的回答不能说错,但并不是他想要的。

    引导失败!

    苏璟只能补充道:“那若是没有战乱也没有天灾的时候呢?”

    问的不准确,只能自己打补丁了。

    没有战乱和天灾?

    朱标一时间有些想不到了,但苏璟没着急催他,他也就慢慢的想了一会。

    “贪官污吏。”

    憋了半天,朱标又给了一个答案。

    苏璟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贪官污吏固然可恨,但终究是违背律法之事,报应不爽,只要抓了,百姓还是会拍手叫好的。”

    “但有一件事,它一直存在,从未消失,历朝历代都在法条内,却依旧让百姓无比的痛恨。”

    听着苏璟的话,朱标这些真有些宕机了。

    这是什么事?

    百姓痛恨不已,但从来都在法条之内。

    朱标想半天,愣是没想到,只能朝着苏璟问道:“还请苏师点明。”

    苏璟微微点头,只说了两个字:“徭役。”

    徭役!

    听到这个,朱标立刻怔住。

    但片刻之后,他就朝着苏璟说道:“苏师,徭役自古以来便有,无论是军役还是杂役。若无徭役,国家都无法存在啊!”

    一个国家,总有人要去当兵,不然如何抵御外敌?

    一些公共工程,没有徭役也无法完成的。

    在朱标看来,徭役便是理所当然之事,苦肯定苦,但这也是为了百姓能生活的更好。

    苏璟看着朱标,也没有太意外朱标的回答。

    毕竟徭役这东西,周代便已经有记录了,之后封建王朝出现,一直到现在的秦朝,那就没断绝过。

    一样制度能从古至今延续到现在,必然有其不可替代性。

    朱标作为一个明代人,有这样的认知,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苏璟淡淡道:“你说的都没错,但这和我说的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因为它重要,百姓就不能痛恨了吗?”

    苏璟的反问简单而直接,直接把朱标干懵了。

    没错,徭役对于封建王朝统治者而言很重要,所以一直存在,即便王朝更迭,这一条也也一直延续。

    但这和徭役被百姓痛恨,并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

    朱标开口想要继续反驳,想要从百姓不那么痛恨的角度回答。

    但他的手边刚好是秦汉的史书,汉高祖刘邦便是因为带人服徭役延误了工期,为了求生直接起义。

    都能直接逼的百姓起义造反了,又怎么能说百姓不痛恨呢?

    “苏师说的没错,百姓的确痛恨徭役。”

    朱标回答道,但明显有些萎靡的状态。

    徭役不好,但又不能没有。

    这事,朱标只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处理。

    苏璟看着朱标,也大概能猜到自己这个学生的想法。

    整日忧民,但真遇到了问题却解决不了,自然是无比难受的。

    “牛懿,走,跟我出去一趟。”

    苏璟朝着朱标说道,又不忘对朱橚道:“牛肃,你先在家好好看书。”

    “是,苏师。”X2

    朱标和朱橚两人点头,各自按照苏璟的吩咐做事。

    出了家门,苏璟便带着朱标往河边直奔而去。

    也没有太远,大概一炷香多点的时间,两人便到了河堤旁。

    此时虽然是早上,但人已经有不少了。

    都是附近的农民,被征调过来加固河堤的。

    他们用自带的扁担和挑篓,将一块块的泥土砂石运过来,不断的往复。

    而在一旁,则是监督他们的官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