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明户籍制度?职业认证!(2 / 3)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比这样的好处更诱人呢?

    宋濂立刻道:“即便如此,那也不能让强行让读书人去学那些奇技淫巧之术!”

    别说,宋濂对于朱元璋也有一定的了解。

    苏璟这一番话说完,他就知道朱元璋怕是会动心。

    所以,宋濂迫不及待的就表明了态度,哪怕职业教育真的推行下去,也绝不能强制读书人去参加什么职业教育。

    这事关读书人的地位,绝对不能被动摇。

    若是读书都不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那么这天下就真的要乱了。

    “宋大人,你何必如此着急呢?”

    苏璟看着宋濂道。

    现在的苏璟,已经不再称宋濂为宋承旨了,而是直呼宋大人。

    不用说,现在的苏璟对于宋濂的态度,感觉并不好。

    宋濂说道:“仁远伯,我只是认为,任何政令,若是靠着强制才能执行下去,那这政令也没什么什么实施的必要了。”

    宋濂开口为自己解释了一下,虽然这解释听起来有些牵强。

    “宋大人,慎言!”

    苏璟直接说道:“话可不能乱说,政令的正确与否,不是你我说了算的。”

    宋濂一愣,正想反驳,随即意识到自己这话问题太大了。

    朱元璋执行的诸多政令,那可都是靠强制执行的。

    比如大明一直轰轰烈烈在搞的反腐,没有强制的执行,哪来的这么多成果?

    总不能说贪官们,都配合被调查吧。

    宋濂这话,已经有些在反对朱元璋的意思了。

    想到这里,他的额头也冒出了冷汗。

    好在朱元璋并未在意宋濂的话,因为苏璟说的这个职业证书的想法,是真的非常吸引朱元璋。

    能够如此直接了当的管理大明各行各业的人员,建立规范,真是相当不错的建议。

    朱元璋突然看向苏璟问道:“苏璟,现如今大明的户籍制度你可知道?”

    在老朱的眼里,苏璟的职业教育,已经有点类似于户籍管理了。

    “不是很清楚。”

    苏璟回答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虽然来大明的时间不短了,但户籍制度这种内容,即便是在史书之中,也记录的不多。

    苏璟上辈子是看过不少历史书,但大明的户籍制度,他还真不知道。

    “老大,你来告诉他。”

    朱元璋转头对着朱标道。

    “是,父亲。”

    朱标点点头,随即说道:“大明现如今的户籍制度,是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是务农的、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

    “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

    ……

    朱标作为太子,户籍制度这么重要的东西,他肯定是记的很清楚。

    “好了,苏璟,你也大概了解了大明的户籍制度了,你以为匠籍和你所言的职业教育,孰优孰劣。”

    朱元璋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说的职业教育,在老朱看来,那就是另一种的匠籍制度。

    从苏璟描述的来看,职业教育和匠籍制度,只能说是各有优劣。

    朱元璋的确是心动了,但还没有真正的下定决心。

    苏璟仔细的听完之后,笑着回答道:“匠籍制度管理各行各业的方式,比和我说的职业教育那是两码事。”

    两码事?

    朱元璋蹙着眉头说道:“苏璟,你说的清楚些。”

    这个户籍制度,说白了,其实就是延续了元朝“诸色户计”。

    看起来元朝被大明灭亡了,制度继承似乎是有些奇怪,毕竟失败者的制度为什么要继承呢?

    但实际上,历朝历代,继承前朝旧制的情况,相当的普遍。

    这就要从封建王朝的现实情况说起了,华夏大地的疆域辽阔,管理这么一个偌大的王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大概率对于如何治理国家是比较陌生的。

    争霸天下和治理天下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时候,前朝作为距离本朝最近的时代,受限于各种记录资料传承,前朝自然也就成了最直白的借鉴对象。

    各种制度,只要不是太反人类的,基本都会被直接继承下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一点点的修改。

    所以,明朝的这个户籍制度,其实也是继承元朝而来的,也满足了朱元璋对于百姓的控制想法。

    “大叔,你看啊,这现在大明的户籍制度,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子承父业。”

    苏璟淡淡道。

    子承父业,这是对于古代封建王朝思想一个非常高度浓缩的概括。

    不仅仅是户籍制度,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到子承父业这四个字的内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