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八八章 东吴?不会就这样…无了吧?(2 / 5)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诸葛恪虎头虎脑的摇着他的脑袋,很显然,那时…年仅七岁的他,纵是天生聪慧,也并不能理解这中间蕴含的大道理。

    诸葛瑾很有耐心,细细的向儿子解释,“因为高祖发现,他的臣子与春秋、战国,乃至于秦、楚汉相争之时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些臣子有一个共性,那便是对君主并没有太多的忠诚度,所谓‘忠君’的意识,在其脑中也极其淡薄,那时就算有人背叛,惩罚也只是‘废赵王敖为宣平侯…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如此这般…不痛不痒!”

    “这也造成了,从大汉开国到汉武帝即位前的六十余年间,竟有多达十七次的诸侯叛乱发生…就是为了杜绝这种人人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取天子而代之’的事情发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开始深思,开始寻求解决之法,接下来的故事便是书籍中记载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此来彰显汉王朝极度重视忠孝之道,并通过儒学来加以实施,从上而下的推广,甚至将人才的推举称之为‘举孝廉’!”

    “这其中…忠君是一方面,是确保贵族、百姓对天子绝对的忠诚,孝悌又是另外一方面,是给人加以深刻的羁绊,让那些有叛逆之心者因为‘孝道’,因为‘家人’而畏手畏脚!说到底…这是君主对整个帝国的统治啊!”

    经过诸葛瑾这么一番事无巨细、详略得当的讲解,诸葛恪连连颔首。

    他懂了…全都懂了!

    这便是…忠孝的由来,这便是忠孝的发展…还有儒家,原来这些学说并不是单一的学说,而是帮助“帝王”统御下属的思想。

    也得亏他诸葛恪是出生在博学、强识的琅琊诸葛氏。

    诸葛氏一族的家学,足够他们透过现象看到这些事物发展的本质,只是…

    那时的诸葛恪在明悟了“忠、孝”之后,他立时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忠诚、孝悌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很好…但却同样会产生一种问题,爹…若是有朝一日,有人面临忠孝不能两全的局面时?那…又该如何抉择?是选忠?还是选孝?”

    唔…这个!

    诸葛恪的问题让诸葛瑾惊喜与意外,惊喜的是儿子的才思如此敏捷,这何止是举一反三哪,这意外的则是,这个问题…就是他诸葛瑾也回答不出。

    忠孝自古不分家,可若是忠、孝难以两全时,又要如何抉择呢?似乎无论选哪一条,都是错误的呀!

    事实上…

    此时此刻的诸葛恪,他正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抉择,就是他七岁时提出的这个难题。

    一边是,心向往之的忠义;

    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孝道;

    ——是向左?

    ——还是向右?

    另一边。

    诸葛瑾所在的驿馆,尽管回来时在马车内,诸葛瑾已经表达了他不想再与吾粲议论这件事儿。

    但在这静谧的夜里,吾粲还是忍不住来寻他…

    月上眉梢,诸葛瑾屋外的擂门声格外的响彻。

    等到诸葛瑾披着衣服从房间内走出来,他的样子有些烦躁,“别敲了,担心把魂儿敲来!”

    可开门时看到是吾粲,他不由得叹息一声,沉吟道。

    “何必呢?”

    吾粲却像是格外的亢奋,“诸葛子瑜…你说,伱说…你说你这儿子,到底会不会帮我们?”

    “若是帮我们,那便是背叛荆州…那是不忠!”

    诸葛瑾像是下意识的回到这么一句。

    吾粲却毫不在意的一挥手,“若是他不救你?那就是不孝…诸葛氏一门,当不会教出如此不孝的后辈吧?”

    这…

    面对吾粲的话,诸葛瑾的喉咙滚动了一下,像是有话要说,但最终…这话还是悉数吞进了肚子里。

    倒是吾粲愈发的急不可耐:“诸葛子瑜,你倒是说句话呀,主公…主公等着你回信呢?你也是知道的,主公不会用你的家人去要挟,但这种时候,我们除了这样去骗你那儿子,还能如何?还能如何?”

    面对吾粲的质问,诸葛瑾也无奈的、彷徨的把眼睛望向了黑暗里。

    仿佛这一刻,那无穷无尽的黑暗正在将他吞噬。

    对儿子诸葛恪,是艰难的抉择,对他诸葛瑾,又何曾不是呢?

    一边是“君臣不相负,来世复君臣”的君;

    另一边,却是他最喜爱的、最器重的,有着“蓝天美玉”之称的“儿子”啊…

    左边?

    还是右边?亦或者是…另外一条路?

    …

    …

    襄阳城,官署之中遥遥就传来嘹亮的口角之声,惊起了几只正在枝上筑巢的雀。

    “云旗啊,这次是东吴做的过了,偷袭荆南,背刺荆州,这事儿…吴侯做的委实是不厚道,也不地道…但…”

    说话的是鲁肃,他马不停蹄从江夏赶来,等不及休整,第一时间就赶到这官署,面对面的向关麟解释。

    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