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六章:赎身傩仪(2 / 2)  民国诡闻实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惠,再来请神入洞门。”

    “洞神在上,今有洞女高阿筝不成气候,不配洞神为妻,特造纸为人代为嫁娶,愿洞神高抬大量,容女子百年学德,此后每年飨魂大奠,香火永祭~~~”

    老道士说完,又抄起柳条拍打纸扎人一百下,等确定全身都沾满朱砂酒,这才抓起一把纸钱黄符,丢进火盆点燃火焰。

    噗嗤一声,纸钱燃起滚烫火光,老道士拿起黄符烧掉一半,就这火焰靠近纸扎人。

    这纸扎人的身上已经浸透朱砂酒,才接触火星子立马爆燃全身,烧得周围衣服迅速脱落,最终燃遍全身被火焰吞噬,等一切尘埃落定,老道士拿出桃木剑又是一番挑动剑术,整个赎身仪式总算完成。

    等一切偃旗息鼓,他把高家人全都扶起来,从怀中拿起猪惊骨手串,一一拴在这家人手上:“这东西老道士已经施过法咒,你们佩戴三天,等过后如果家里女子好了,就算是洞神放过她了,以后我给你们的这块石头,就要按年节与祖先一起供奉,可懂?”

    高家人被这一套把式唬得迷迷糊糊,连个话都说不出来,连连道谢点头。

    “好了,诸位乡亲也散去吧,我还要再到女子房间做法。”

    说完,老道士施了个眼色,岳观潮他们心领神会,装作货郎开始沿街叫卖。

    他们卖的这些东西,寻常人要到县里才能买到,眼下乡亲们聚集起来,看向竹篓里新奇的小玩意儿,估摸着自家缺少哪些杂物,自己就被吸引过去,各家在摊位前挑挑拣拣,完全把看热闹的事情给忘了。

    至于宋思媛和任孔雀,就被老道士以“劝家留嫁”的名头带进高阿筝闺房。

    劝家留嫁,是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意思是劝人别那么着急嫁人,留在家中照顾父母。

    这种习俗,不仅在汉地百姓间流行,少数民族也有涉及,究其根本,是源于上古时期的抢婚制。

    那时,婚配还没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俗,有男子相中女子,多半也没法通过正规途径来说亲,于是,那就只能铤而走险,先纠结着一批人把女子抢回家成亲,被抢走的女子断然不会再被送回家中,只能在婆家生老病死。

    因此,但凡遇到来抢亲的男子,女子本家往往要拼尽全力把她留在家族中,以此武斗打架在所不惜,随着远古时期过渡到封建时代,这才形成三媒六聘这种婚嫁习俗。

    只是,哪怕婚嫁礼制已经形成,远古抢婚制的痕迹也没消失,而是形成了哭嫁留嫁之风,意思是女子在出嫁前,往往不能表现得太高兴,要么哭得梨花带雨,要么就扒住家人不放手。

    总之,劝家留嫁,要表达的还是不希望女儿被男方夺去这种思想,由于某些少数民族依然保存着抢亲习俗,他们的劝嫁就显得更为严格,等她们三人进了吊脚楼的闺房时,高阿筝的房间已经聚集了不少本家女子,他们无疑都是来劝嫁的!33

    宋思媛他们看向高阿筝,她独自坐在梳妆台前,穿着最华丽的裙裳,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再加上洞女神志不清的迷离之态,更显得她美艳动人,有着普通少艾没有的妩媚多情。

    尤其是那双眼睛,尽管神志迷离,眼神却绽放光彩,似乎眼含春波萌动情绪,她就坐在凳子上托腮望向花窗,谁劝她也只会对人笑笑,从来不多说一句话。

    “阿钗,阿细,阿屏,当时你们为什么要去老龙口,我记得老龙口在镇子最南边?”

    绕山访仙仅仅是镇子附近的胯狐山、伏牛山、凤头山,老龙口都出了镇子十几里了,他们去那个地方确实怪异得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