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吃饭是最大的治国之道(2 / 2)  大明:寒门辅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冷笑地看着顾正臣,看你能说出个什么花样来。

    顾正臣看向众人,直言道:“你们诸位的治国之论皆是字字珠玑,令人敬佩。只是我有点不同的看法,治国的目的是什么?是国泰民安,是盛世宏图,还是基业永存?治国一道,是宽,是严,是刑,是德,在我看来,并无太大关系!”

    梁贞顿时笑出声来:“呵,听听,这算什么说辞,太子殿下,如此之人,岂能坐在东宫中秋宴会之上,当叉出去!”

    张昌等人也议论纷纷。

    治国之道,怎么可能与宽严、刑德无关?

    此人空谈妄谈,若影响了太子,岂不是害太子行为不正,害大明施政无法?

    卢德明站出来怒斥:“胡说八道,不知所云!”

    李希颜紧锁眉头,看了看朱标阴沉的脸色,开口制止众人:“身为东宫宾客,太子谕德,连听完他人说话的心气、修养、耐性都没有了吗?都给我坐回去!”

    梁贞、卢德明等人不敢与李希颜争执,只好退至一旁。

    朱标看向顾正臣,严肃地开口:“继续说。”

    顾正臣微微点头:“决定王朝之兴衰,社稷之存亡的,是德政吗?不是!是刑罚吗?也不是。无论宽松还是严苛,都非是决定王朝国祚的关键。依我之见,大明的治国之道,就两个字:吃饭!”

    噗!

    梁贞再次笑出声来,忍不住讥笑:“吃饭,哈哈,可笑至极。敢问顾先生,谁让你吃不起饭了?”

    张昌摇头:“吃饭就是治国,真是贻笑大方。”

    卢德明啧啧两声:“治国之道,岂是如此粗鄙,顾先生若不懂什么是治国,就不要谈论,也省得徒增笑资。”

    李希颜瞳孔微微一凝,在众人的讽刺声中保持着冷静的思考。

    他竟说治国之道是“吃饭”二字?

    李希颜似乎抓到了什么,却怎么都不明晰。

    “吃饭,就是你的治国之道?”

    朱标止住了众人的聒噪,皱眉问。

    顾正臣看向朱标,认真地点了点头:“没错,这就是我心中的治国之道!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治国首要纲领,当以吃饭为大。须知天下万民,所求不过是吃得起饭,吃得饱饭!若陛下能把天下人的饭碗填满了,把天下人的肚子填饱了,他就是超越尧舜的帝王!”

    “翻遍史书,诸位应看到,历朝历代之中,没有百姓参与的造反,成不了气候。而迫使百姓造反的根源,就是没饭吃!百姓不会在意君主采取的是宽仁还是严苛之策,他们在意的是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安稳过日子。只要让他们有饭吃,他们就认为皇帝是圣明的君主,是仁慈的君主!”

    “吃饭,就是治国最大的问题。解决了吃饭问题,无论是国富民强,还是巍巍盛世,威名远播,不过是水涨船高,自然而来!诸位在此畅谈仁政、德刑,不如多花点心思想想,如何让百姓吃得起饭,如何让百姓不饿肚子。”

    李希颜深吸一口气,这个顾正臣不简单啊,将复杂的治国之道,简化为吃饭二字,虽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但不得不承认,若当真让所有百姓吃得饱饭,大部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朱标肃然起身,微微点头。

    顾正臣说得没错,吃饭才是最大的治国问题。

    想想自己老爹,他就是因为没有饭吃才造反的!

    试想当年,若他能吃得饱饭,家人不一个个活活饿死,老爹还会造反吗?

    不,不会!

    大部分能活得下去的人,不会冒险做活不下去的事。

    大明,就是一群吃不起饭的人,带着一群赤贫的百姓,掀翻的元朝,开出来的新天地!

    可转眼之间。

    朱标不得不承认,老百姓似乎被出卖了。

    除了最初跟着老爹打天下的人成为了新的贵族,吃得饱饭之外,还有无数人没有饭吃。而新贵族之所以吃饱饭,是因为他们拿的是百姓家的粮食。

    不对,贵族不就应该欺压百姓,百姓不就应该供养贵族吗?

    又不对,若是如此,大明和元朝又有什么区别?

    皇室、勋贵、官员都在吃百姓,百姓在啃土地,若土地里啃不出来粮食,百姓就没饭吃,他们没饭吃,皇室、勋贵、官员也没饭吃,煎迫,搜刮,拿走百姓的一切……

    这,这不就是元末的前车之辙?

    在这一刻,朱标的认知发生了碰撞,有了疑惑与不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