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四章 提前的历史,停罢中都(2 / 2)  大明:寒门辅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大明王朝一年的赋税都不为过,甚至还不够!

    举国之力,倾力营造!

    结果自己竟要罢停掉,让中都成为彻头彻尾的笑话!

    身为帝王,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如何面对百官,如何面对那些辛辛苦苦营造中都五年之久的军民?

    朱元璋从来没感觉如此纠结过,从来都没有。

    哪怕是陈友谅逼近应天,是逃是战时,朱元璋也没如此纠结过。

    马皇后清楚朱元璋抉择之难,重重握了握朱元璋的手,道:“你难,百姓更难。你是帝王,当以百姓为重,以苍生为重。”

    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沉重地点头:“妹子,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且不说浪费了多少国力与资源,就一点,凤阳真的不适合作为帝都,那里的贫瘠近乎无可救药,老天似乎从来就没有眷顾过那一片土地。

    一旦迁都,那里将没有百万人口的繁华,只有百万人口的累赘与痛苦。

    若以控制帝国来考虑,开封,北平都比凤阳合适。

    若以粮食供应来考虑,金陵是不二之选。

    中都没有强大的粮食供应能力,大明总不能学习唐代,一遇到粮食供应不足的时候,皇室就带一群人跑另一个地方吃饭睡觉吧?

    中都也没有控制帝国的战略位置,它距离北面边疆虽然比金陵近一些,可这个近,实在是有限。

    不适合,则罢停。

    这一条路,走不通的,强行推下去,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的子孙,损伤的还是大明的国运。

    翌日,早朝。

    奉天殿中,朱元璋在处理了一应事宜之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沉声道:“朕亲至中都,发现有怨气凝聚,更有匠人施用压镇邪术,致使奉天殿之上,兵戈交鸣不断!如此不祥之地,怨念之所,不宜为国都,故此,罢建罢作中都役,着令刑部、大理寺彻查压镇一案!”

    罢停中都!

    虽然许多官员心中已有所准备,可依旧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不已。

    都察院御史大夫陈宁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中都营造已过五载,再有个两年时间,定会大成。眼下不过是一口气之事,不宜罢停!”

    汪广洋看了一眼陈宁,慢悠悠走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开国之初,当厉行节俭,不宜大兴土木。如今罢停中都,还百姓归田,乃是英明之举。”

    陈宁咬牙切齿。

    汪广洋此时站出来说话,不见得他是真的支持朱元璋的决策,他反对的只是自己!

    自从汪广洋执掌都察院以来,自己就被处处针对,只要自己支持的,汪广洋八成是反对。

    他想要的,是话语权。

    他想做的,是掌控整个都察院。

    陈宁不甘心,刚想说话,户部尚书颜希哲站了出来,支持道:“金陵乃形胜之地,龙盘虎踞,有京师威仪,且有长江天险,周围皆是鱼米之乡,可为万古基业之地。臣以为陛下罢停中都,乃圣明之举。”

    胡惟庸看向颜希哲。

    户部支持罢停中都,这是谁都可以理解的事。

    毕竟一个中都,这些年来一直咬着户部,成为了比北征更沉重的大山。

    工部尚书李敏出班,肃然道:“罢停中都,虽有浪费之迹,却是为江山社稷考量。臣以为,可自中都调部分匠人充实金陵,皇宫之内,还应添一些建筑,奉天殿以西尚有空地……”

    好嘛,不愧是最大包工头,这专业弄起来,谁也干不过。

    朝堂之上许多官员还没消化罢停中都的消息,人家工部已经在规划人手,扩建皇宫与金陵城了。朱元璋兴趣盎然,连连追问,末了还不忘夸赞工部用心,都是忠臣良臣。话说到这份上,谁还反对?反对那就是逆臣奸臣了啊……

    罢停中都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金陵,又从金陵向外扩散而去。

    中都九万匠人,其中有三万匠人转至金陵,其他六万匠人遣散返回籍贯之地,四十万百姓,也被遣散了三十万之多,十万百姓加入到金陵修城工程之中。

    洪武七年四月,罢停中都,较之历史之上,早了整整一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