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五章 有极限的渣男(2 / 7)  穿越东京泡沫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险投资商人。

    一个确是工程师思维。

    这两方闹翻,那是迟早的事情。

    羽生秀树不打算参与其中,毕竟暂时看来,这两方的争斗对思科来说,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

    “还有一件事,那便是老板推荐的约翰·钱伯斯,我已经通过猎头公司联络上了,对方表示暂时不打算离开王安电脑公司。”

    听到丹特·凯恩的话,羽生秀树对于没能请来约翰·钱伯斯有些遗憾。

    但他也能理解约翰·钱伯斯的选择。

    约翰·钱伯斯现在可是王安电脑的高层,王安电脑此时的业务遍布全世界,1986年销售额高达三十亿美元。

    不管怎么看,约翰·钱伯斯都没理由放弃在王安电脑的大好前途。

    然后选择一个才刚刚开始创业,年销售额不足千万美元的小公司。

    不过他却不打算放弃,吩咐丹特·凯恩,“保持沟通,表达我们的善意和诚意,相信他会被我们打动的。”

    “好的,老板。”

    羽生秀树要求,丹特·凯恩只能答应。

    不过看其表情,显然不认为只靠善意和诚意就能打动约翰·钱伯斯。

    毕竟现在的思科和王安电脑公司,差距实在是大到离谱了。

    羽生秀树自然看出了丹特·凯恩的想法,但他却没有继续解释。

    因为连他自己都不信什么诚意和善意。

    他之所以要求丹特·凯恩这样做,是因为他了解王安电脑公司的发展。

    去年,也就是1986年,是王安电脑公司最巅峰的一年,但也是最后的辉煌了。

    1986年11月,王安电脑的创始人王安,因为身体原因选择了退休。

    出于华人创业者的习惯,王安不顾董事会和公司高层的反对,选择让他的儿子王烈接任公司总裁。

    而王烈这位接班人,比起他的老子,只能用“志大才疏”来形容了。

    接班第一年,王安电脑公司因为决策失误,就开始麻烦不断,各种问题频出,公司市场占有率迅速萎靡。

    整个王安电脑公司帝国,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开始崩塌。

    1986年还能创造三十亿美元营业额的王安电脑公司。

    结果在1987年,就始料未及的出现了亏损。

    到了1988年,亏损甚至达到了夸张的4.24亿美元。

    讽刺的是,这一年王安荣登阿美利卡发明家名人堂。

    而王安所一手创办的公司,却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地。

    高层出走,业务骨干叛逃。

    现在,王烈这位接班人才刚刚上任,虽然已经露出了一点让公司高层不满的苗头,但还没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所以说,只要他们这边与约翰·钱伯斯保持联系,持续的释放诚意和善意。

    那要不了多久,王安电脑公司的继承人,自己就会帮忙把这位“地表最强CEO”,推到思科的怀里。

    说完约翰·钱伯斯的事情,羽生秀树又与丹特·凯恩沟通了希望天使投资的其他业务情况。

    比如收购星巴克后的每日咖啡。

    霍华德·舒尔茨不愧被后世称作星巴克之父。

    在买下星巴克之后,立刻合并了每日咖啡的店铺,着手对星巴克进行了改造,效果十分的喜人。

    而原本的每日咖啡,实际上成为了一家控股星巴克的上级公司。

    还有纽约的Supreme品牌。

    在新的销售总监入主之后,在霓虹开设分店不过是其中一个动作。

    成功的举办了阿美利卡街头文化大赛之后,纽约第二家分店也开设成功。

    接下来,其他地区的分店开设也已经进入了计划之中。

    不过新的销售总监还是心里明白,什么是Supreme的核心价值,那便是独一无二的街头文化概念。

    所以新任销售总监并不急于扩张店铺规模。

    他做的更多的,其实是宣传。

    广告,软文,明星推广,各类赞助……

    繁种手段层出不穷。

    在这位销售总监的操作下,明明在全世界只有三家店铺的Supreme,却意外的成为了阿美利卡街头文化潮流的代表品牌。

    不过这种宣传策略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丹特·凯恩摊摊手说,“老板,Supreme没有钱了,他们的盈利,根本无法支撑现在的宣传规模。”

    羽生秀树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现在手上赚钱的公司不少,可烧钱的公司却更多。

    神灵视觉刚给了一千万美元。

    曼联足球俱乐部又砸了两千万英镑。

    紧跟着台积电又是三千多万美元。

    投资思科、星巴克等公司都是只进不出。

    这边Supreme又缺宣传经费了。

    还有霓虹那边一大堆面板、半导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