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李梦阳的故事(五千字章)(2 / 4)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明。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李梦阳会在翰林院当几年学官。继而分到六部或地方。

    苦巴巴熬上几十年资格,起码能做到六部堂官或封疆大吏。甚至有可能入阁,位极人臣。

    毕竟庶吉士出身的人,官职上限是天花板级的。

    可是,礼部宴请新科进士的恩荣宴上,李梦阳因自己的大胆吃了大亏!

    李梦阳多喝了几杯,言谈间表现出对八股文的齿冷。还语出惊人,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这种言论,被以八股晋身的满朝官员视作异端邪说!

    你说文必秦汉,把朱子、二程放在哪儿了?把历代八股大家放在哪儿了?

    这就好比一个现代人穿越到西欧猎捕女巫的时代,向人宣讲无神论。

    给你上火刑架都算轻饶你了。

    当然,东方还比较文明。读书人就算有烧死李梦阳的心,也不会付诸行动。

    但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不干了:如此狂妄之人,翰林院绝对不要!爱去哪儿去哪儿。

    于是李梦阳被剥夺了庶吉士的资格,被打发到了户部当主事。

    在户部,他以精明能干、胆大心细而著称。

    翰林院不要他,反而成全了他。他在户部如鱼得水,没几年就高升郎中。

    弘治帝有抑制土地兼并之心,也多次表达过抑制土地兼并的态度。但因阻力太大,只能尽力为之。

    身为户部北直隶清吏司郎中的李梦阳,最大的任务就是阻止北直隶的土地兼并!

    张鹤龄算是撞在他铳口上了。

    我李梦阳有吞天之胆!别人不敢管的事,我李梦阳敢管!别人不敢参的人,我李梦阳敢参!

    笑话,得罪普天下的读书人我都不怕。我还怕区区外戚?

    他一道参劾奏折递到了通政司,又由通政司转递给了弘治帝。

    这道奏折参劾张鹤龄的主要罪状有三。一,外戚擅调团营兵,有图谋不轨之嫌。

    二、强夺百姓田土,拆人房屋。

    三、与浪荡老妇秽乱乡间,招摇过市,有伤风化。

    弘治帝此刻表现出了他的缺点——护犊子,特别是张家的犊子。

    见被参劾的是自己的两位小舅子,奏折他根本没仔细看。直接

    带到坤宁宫交给了张皇后。

    他告诉张皇后:「让鹤龄收敛一些。」

    张皇后叫来了两个弟弟,严加训斥,将奏折丢给二人。

    二人看后,张鹤龄似乎发现了什么,他大喊道:「这个叫李梦阳的王八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在骂姐姐您呐!」

    张皇后惊讶:「何出此言?」

    张鹤龄指着奏折中的一句话说:「瞧,这里有一句‘陛下厚张氏。张氏不就是您嘛!这是对您大不敬!」

    「他参我们。我们还要参他对***皇娘大不敬呢!」

    其实,李梦阳奏折里所提的「张氏」,指的是外戚张家,并非特指张皇后。

    张皇后这人心肠虽然不坏。但始终不是马皇后那样的贤后。出身小家碧玉的她头发长见识短。

    两个弟弟添油加醋的又编排了一番。她竟气得不行。亲自去了乾清宫,让弘治帝治李梦阳的罪。

    弘治帝心里明白张家理亏。可老婆有命,身为宠妻狂魔的他不能不表达一个态度。

    于是弘治帝召见了锦衣卫的两位新任佥事,常风、牟斌。

    乾清宫大殿中。弘治帝把李梦阳参劾两位国舅的折子交给了二人看。

    折子中那句「陛下厚张氏」被朱笔勾出。

    弘治帝道:「李梦阳对皇后不敬。朕定要严惩。将他抓入诏狱。」

    常风道:「皇上,李梦阳参劾二位国舅的罪名,似乎确有其事......」

    常风也听说张鹤龄最近在宛平县跑马圈地,弄了一个庄子。只是不晓得他干的这么过分。

    而奏折中所说那个「四十老妇」,显然是自家以前的厨娘芸娘。

    弘治帝摆手:「朕没让你们查张家兄弟强占田地的事。只让你们严办李梦阳对皇后不敬的事。」

    常风连忙拱手:「是。」

    弘治帝道:「去抓人吧!」

    二人刚要退出大殿。弘治帝补了一句:「没办法啊,朕总要给皇后一个交待。」

    常风和牟斌出了大殿。

    牟斌是出了名的仁厚,又喜好诗词,仰慕李梦阳。对他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颇为认同。

    牟斌道:「常爷,我听皇上的话音,并不想让咱们严惩李梦阳。」

    「只是碍于跟皇后的情分,让咱锦衣卫出手摆个姿态。」

    常风本来还担心牟斌拿着鸡毛当令箭,真去收拾李梦阳呢。没想到他如此通情达理。

    常风当即附和:「没错。我也是这么看的。皇上下了旨,李梦阳得抓。但抓起来后如何对待,就是咱们兄弟的事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