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6章 分赃大会(2 / 3)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家独大又如何?”

    常风瞥了一眼张采。张采正在条理清晰的记录供状。

    常风吩咐吕少源:“双木会与四海会有何不同?”

    吕少源答:“四海会是八位长老说了算。双木会则没有长老,只有会首。任何事都是会首一人说了算。”

    “闫盼儿自然是唯一的会首。”

    “以前四海会的成员,全部成为了双木会的股东。”

    “林家占股半成,原来的八位长老占股四成。”

    用后世的话说,八位长老丢掉了决策权,只保留了分红权。

    常风问:“另外五成半呢?”

    吕少源答:“从沿海县衙的衙役,到京城的高官大吏,一层一层把另外五成半分掉了。”

    “小喽啰们的分红银子,是每半年一发。”

    “大人物们的分红银子,则是每隔三年,在京城内对账、结算、销账。”

    常风一愣:“这次闫盼儿进京,就是为了三年一度的分红,哦不,分赃大会?”

    吕少源答:“正是。”

    常风问:“三年才分赃一次。她这次进京,得带多少银票?”

    吕少源的回答让常风倒吸一口凉气:“至少三百万两。”

    弘治十四年,朝廷征收实物税总计折银两千三百二十三万两;货币税现银三百一十五万两。

    走私海商集团双木会,三年分红竟顶的上大明一年的货币税收入。

    且这只是大人物们的分红。如果加上那些喽啰们的分成,将是一个惊天的数字。

    常风问:“闫盼儿的分赃大会何时举行?地点在哪里?”

    吕少源苦笑一声:“我不知道。”

    常风皱眉:“你是股东你不知道?”

    吕少源叹了声:“唉,我岳父已经仙去六年了。如今的我在双木会中不算大人物。只算小喽啰之列。不配参加三年一度的分红大会。”

    “林家的小寡妇,看在我曾是四海会长老的份儿上,每年赏我两三千两银子过活罢了。”

    常风心忖:看来吕少源如今已不是走私大网中的核心人物。

    常风没有再追问吕少源分赃大会的事,问也是白搭。

    他话锋一转,问了一个看似跟双木会不相干的问题:“福建永宁六城被倭寇围攻,尤天爵战死的事,你可知道内情?”

    吕少源如实回答:“我如今是个破落户。这种大事的内情我如何会知晓?”

    “不过我大致能猜出来九成可能是双木会雇佣倭寇干的。”

    “这么多年了,东南的海商哪个不恨尤天爵恨得牙根痒?”

    “他缴获了走私货物,一律交到市舶司。海商们得花大笔银子行贿市舶司的公公们,才能取回货物。”

    常风听到这话,心中咯噔一下。

    他为尤天爵感到不平!

    尤天爵拼着性命缴获来的走私货物,竟成了市舶司大小内官们的生财之源。

    也就是说,尤天爵被市舶司的内官当成了一柄刀。从海商身上刮油的刀!

    到最后,那些走私货物还是会运到海上去,为海商、倭寇牟利。

    倭寇得了银子,可以招兵买马,聚拢更多人。东南倭患会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尤天爵十几年的奋战,不惜为国捐躯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啪!”常风盛怒之下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力道之大,直接疼得他一缩手。

    常风起身,离开了堂屋。

    张采和巴沙追了出去。

    张采问:“常爷,吕少源似乎已经没了审问的价值。如何处置他?”

    常风反问:“跟倭寇做生意算什么?”

    张采答:“算通敌叛国。”

    常风又问:“锦衣卫一向如何对待通敌叛国者?”

    张采道:“明白了。今夜城南乱葬岗会多一具无名尸。”

    常风越来越喜欢张采这个年轻人了。每次他无需将话挑明,张采便能领会他的意图。

    吕少源已经落魄成一个不知内情的小人物。

    但今日的审讯不是没有成果。最起码,知晓了闫盼儿此次进京的目的——分赃。

    常风暂时只知闫盼儿进京的目的之一,不知目的之二。

    坤宁宫。

    张鹤龄已顺利将闫盼儿带进宫,引荐给了张皇后。

    此刻,张皇后正站在那坨十五斤重的龙涎香前。

    张皇后啧啧称奇:“真是异宝啊。恐怕大明开国一百三十多年,宫里从没收到过这么罕见的贡物。”

    闫盼儿真的是巧舌如簧,毫无比喻修辞的巧舌如簧。

    她跪在地上叩首道:“当今万岁是古往今来第一有福之仁君。皇后娘娘是古往今来第一有福之国母。”

    “此等异宝,沉睡海中不知几千年。只等出现第一有福之国母,它才现世。”

    闫盼儿的马屁拍得张皇后很受用。

    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