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 林墨的惊天手段(二合一大章)(1 / 6)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十月初六,诗会择定之日。

    尽管此前吕布、陈宫等人都知道林墨搞的诗会有美人助阵,有琉璃宝器作为头彩,肯定会很叫座,可规模的宏大还是远超了他们的想象,能想到的词只有一个,空前。

    在察举制入仕的大背景下,朝廷没有科举,也不需要搞什么论政诗会,但各地的世家是会不定期举办的,最夸张的当属袁家,曾经开创过吸纳三州士子,云集上千士人的盛举。

    而林墨这次的诗会,涵盖大汉九州之人,各方世家豪强和寒门学子来者达五千众,甚至不乏地方官员。

    这还只是士人学子,算上随行家丁什么的,彭城一下涌进了三万多人。

    显然,紫阳书院根本不可能容纳这么多人,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打脸不打脸,最后只能是定在了彭城校场举办这次的诗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的寒门学子都能入场。

    即便如此,吕布还是下了令,入场者只能是士子,不可携带家丁,这是为了保证现场的绝对稳定。

    几千人啊,喊话都不一定能确保所有人都听到。

    同时,考虑到人数众多的原因,诗会也由一开始定的两天,改为了三天,这是为了让考官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审阅批分。

    为了确保绝对的公平,这次诗会评选魁首采用的是林墨的办法,二合一制。

    士人们做的诗词歌赋交由邀请到的十位大儒进行打分,最后分高者胜出。

    如管仲的后人管宁,颍川大贤钟迪等等,而且十位大贤几乎都是来自不同的州郡,不至于失了偏颇,让他们玩地域文化。

    对于他们的到来,吕布是带着鲁文韬、陈珪等徐州老一辈的名士接待的,毕竟逼格太高啊。

    甚至鲁文韬还表示完全想不到林墨竟然有办法请来这些名动一方的大儒。

    事实上,这些人要么专心文学不搞政治,要么是因为党锢之祸后不仕的,所以他们对这种级别的诗会还是有兴趣的。

    随着人员陆续入场,现场的吵杂声也开始变得沸腾起来。

    没办法,云集了各大世家、各方游侠士子的聚会,相熟的人可不只是庞统和徐庶,有的是同窗,有的是旧友,甚至也有慕名者。

    “德祖啊,此次诗会的宏大可是远超两年前袁绍举办的诗会,你可要拿出你的才华来,务必夺得头魁。”一名年过四旬的儒袍男子不苟言笑的对着身旁年轻人叮嘱。

    杨修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叔父放心,孩儿知道此次诗会头魁对于杨家的意义,当不会重蹈昔日邺城覆辙。”

    两年前,袁家举办的诗会,是让陈琳给拿了头魁,这一点,杨修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不过那只是在文学上的不服罢了,这次跟当年可不一样。

    云集了天下九州士人的诗会,一旦夺魁,不仅可以让原本就顶着四世三公头衔的杨家声势更甚,还会引得天下寒门学子纷纷来投。

    林墨花了这么大的心思为我们做嫁,怎么好意思让他失望呢。

    对于这次诗会夺魁,一开始他是有些压力的,后来听说,诗词歌赋皆可,题材内容不限,他便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了。

    全因先前输给陈琳回到杨家后,整日宿醉,一日观园有感,诗兴大发,灵感涌现,便做出了一首《节游赋》。

    对于这诗极为有信心的杨修并没有公之于众,而是选择引而不发,为的就是等二次袁家再办诗会时候,压陈琳一头,没想到今日用上了。

    杨修还好,顶着的是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的大名堂堂正正的来到了诗会现场,准备大展身手。

    还有一些人,是碍于身份不能前来,但深刻明白诗会背后牵扯利益之重大,不得不来,于是假手于人。

    比如曹操派了自己最信任的部下荀彧,遣其长子荀恽前来,带着的是自己近日有感而发的《观沧海》。

    他不在乎此举夺魁后会让荀家的声望攀上巅峰,甚至不在乎最后青史留名的不是自己,只要最终的目的能够达成便可。

    这一点,曹操一直都是务实不务虚的。

    当然,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可以,他会派自己儿子来最好了,不过有被沦为人质的危险,想想还是荀恽合适。

    还有周瑜是请了自己的叔父周忠代表周家来了,背后的代表作是他在广陵大败后、渡江回江东时有感而发作下了《长河吟》。

    人生之艰难,就像那不息之长河,虽有东去大海之志,却流程缓慢,征程多艰啊。

    适时,身穿朝廷州牧服的吕布坐在了点将台的首席之位,静静看着眼前一幕。

    一直被骂做边陲流民的他,向来被各大世家所不齿的,想不到啊,今日我女婿一番部署,尔等却得云集彭城,皆在我目下安坐。

    这也只能是心里暗爽一下,因为,大家能来彭城,不是因为他吕布,也不是因为那一对琉璃珍宝,而是看重了林墨请来的大贤,看重了这次夺魁之后会给世家带来的可能延续数十年的利益。

    所以,吕布作为东道主,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