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8 名人效应(第三更)(2 / 2)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招人用人的,以张浩南的能力和实力,杨连城不觉得会三五年就关门。

    就算建康方面有什么初期要求,后续总归有产能上的变化,作为沙城本乡本土的一份子,他很清楚本地的风格,只要自己能做,那就想方设法也要做,挨打挨骂都无所谓,钱赚到就行。

    这个挨打挨骂,可不是只有老板,当官的也是如此。

    所以杨连城觉得,市政府肯定会推动这个项目在沙城也落实至少一处总装生产线的。

    小儿子在文化局做到死,也不可能升上去,但是在张浩南这里,是有搞头的。

    “明早你跟从文娘子说,过完年一起去考个大专。”

    “考啥大专啊?”

    “让伱说就说,问什么问?”

    “总要有个理由啊。”

    “没学历怎么跟别人竞争?从文在陈涛手下苦个两三年,朝后一个车间主任跑不了的。”

    “车间主任有啥用啊,就这点工资。”

    “说了你个笨逼罐头懂只卵,跟老子犟个啥啊?还有明早你回兴合老家,把存折带过来,取一万块,夜里吃饭喊从武过来,两家一家拿五千过去,就当两年开销。”

    “为啥啊?”

    “你是猪头啊?这两年老子判断从文要吃点苦头,贴他一点钞票很正常,但一碗水要端平,小儿子拿五千,大儿子也要拿五千,这样妯娌之间也没有话讲。你不要老是把欢喜从文摆脸上,做娘几十年了,一点头脑也没有。”

    “……”

    骂骂咧咧一通的杨连城烦躁地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中,然后起身盘腿坐着说道,“要不是从武年纪大,老子是真想他也来陈涛这里上班。我感觉张浩南肯定要把电瓶厂做大,之后肯定还有更大的项目。”

    杨连城是经历过一个小企业变成中型企业规模的,那时候日子苦,但发展的规律在,他也在老长洲化工工艺念过半年书,并不是没文化的老顽固。

    他的判断是基于对本乡本土的信心,如果说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出那么一点小成绩,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以张浩南的能力,不是会十倍甚至百倍于当初他的老单位吗?

    如果张浩南真的做出了这样一个成绩,小儿子杨从文就算只是一个车间主任,那日子也不可能说比在文化局打杂差吧?

    杨连城的信心源泉,来自乡土挣扎出来的斗志,而张浩南则是让他更有信心的顶级能人。

    而在玲珑苑刚睡下的张浩南,自己都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他知道大势,但大势里面的饼,那可不是随便喂到嘴里的,该抢还得抢。

    第二天一早,洗漱好的张浩南心里压根没揣着事业,因为苏姜打了个电话过来,问他圣诞节有个文艺表演要不要过去看,一想到沈锦蛮,张浩南顿时格局全无,开着帕萨特就直奔“松建高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