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7 张老板让人无法拒绝(3 / 4)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不过中央情报局之所以需要二十二美刀,纯粹是因为其中十二美刀左右是经办人员的,剩下的十美刀,才是NGO的,而NGO的老爷们先拿八成,也就是八美刀,最后两美刀,才是下面的。

    “涓滴效应”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实在是令人动容。

    整个中亚过去十年中,亚洲区非政府组织大金主除开阿美利加,基本都是不列颠和倭奴为主,有少量南朝鲜,但不多,且还是神棍性质的,发展不起来。

    张浩南因为跟帕夫洛夫家族搞大豆,“瓦洛佳”的亲戚去年年底也掺了一脚,所以不能说畅通无阻吧,反正信任基础是没问题。

    正常来说罗斯国国内是不允许东方某大国的渗透,但“西格尔”是例外,他是罗斯人民的朋友。

    反正“瓦洛佳”自己也是这么说。

    克里姆林宫也发出了邀请函,不过是明年五月九号的,希望“西格尔”访罗,参加一下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

    估计会整个勋章,因此大概四月中旬就要前往莫兹格授勋,完事儿之后再访问考察罗斯国的投资环境,主要是波罗的海地区,那里是“圣彼得帮”的大本营。

    有这么个“交情”在,中亚的大豆种植,尤其是可萨斯坦的大豆种植区,目前是很微妙的,颇有门道在里头。

    刘援朝的油储公司在香江上市,其中有个子业务就是“万吨气膜仓”,技术授权来自于农科相关高校,设置在西域北疆的“半自动化万吨气膜仓”,承包商是刘援朝的油储公司,所有方和运营方都是“沙食集团”。

    牵头这个项目的主要中间人,就是魏刚。

    秃头老汉在西域长绒棉这个项目上是带有“咨询公司”性质的,两浙省的高档纺纱品老板生产量再大,但也没有哪个人敢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个电话就会有额外的西域棉包发来余杭。

    但是魏刚……可以。

    所以沙城的中间商老板其实挺多的,当然也不乏掮客类的地区二代。

    这其中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沙城当时穷得难以描述,魏刚组织过自己所在大集体的青壮劳力去西域打工,那已经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这帮打工仔,就是沙城第一批劳动致富的人。

    之后的岁月才是工商业迸发出勃勃生机,有没有万物竞发不知道,反正秃头老汉在西域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而张浩南的“沙食集团”对西域大宗类农副产品的消化,每个季度都在大幅度增长,于西域地方干部而言,算是捡着宝了,到“半自动化万吨气膜仓”开始动工,更是让西域的省府大院都狠狠地庆祝了一把。

    很久没有肥年了,更何况“沙食集团”的大规模采购,让西域本地的番茄类制品出口也抬高了价钱,买家一多,卖方市场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多少都是有了议价权。

    西域的省府大院今年年初,给两江省的建议,就是希望“喀秋莎”赶紧做大做强……

    他们比两江省还急这件事情,奈何两江省这边也是相当无奈,总不能说等张浩南同志多找几个女朋友才行吧?

    此事也就打了个哈哈,不过马上就眼瞅着要过年了,西域地方政府又急了起来,四季度政府工作会议一个安排就是去两江省串门。

    实在不行送点羊给建康人民尝尝。

    这些事情国内大众媒体没怎么报道,都是一些专业刊物才会整个喜报,无非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字样。

    但事情如果整合起来看,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了不同的性质。

    中行刘总首先就可以确定一件事情,在中亚开展业务,不愁没有大客户。

    大宗商品要么不动,一动就是吃个两三年。

    其实中行七八年前就在阿拉木图开办了分行,也是中国在可萨斯坦的第一家金融机构,但真要说有啥业绩……

    说得难听一点,那就是“流放三千里”。

    但是现在,张浩南这么一说,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是刘长宁的铁杆,别想去阿拉木图!

    张老板这是跟自己交个朋友呢。

    当然,也可能是跟自己家里的晚辈交个朋友。

    “老板,张总留个名片是什么意思?”

    “交个朋友。”

    助理的疑问没有现在就解释,等年底观察观察,看看是不是调个人去中亚开辟业务……

    张浩南既然都说是大规模,那肯定就是真的很大,这业绩估计一个季度就是暴涨百分之几百甚至几千。

    业绩绝对吓死人,不升也得升。

    现在这个消息,应该只有自己知道。

    刘长宁心中暗赞,这个张浩南……总能让人无法拒绝。

    自己可以高风亮节,那么多徒子徒孙还有妻子儿孙呢,都高风亮节吗?

    再说了,这也不是贿赂。

    小小的信息差,大大的人情。

    敷衍完之后,张老板终于重新坐上了自己的大巴车,然后欣赏起了京城的夜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