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霍光对武帝的忠心,不过如此(求订阅)(2 / 2)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着霍光斩杀了政敌,但是也撕开了民间议论孝武皇帝施政得失的口子。

    那些贤良文学以“民所疾苦,教化只要”为题,对孝武皇帝在《轮台诏书》之前的所有国策进行全面的否定。

    在内政上提出盐铁专卖导致世风日下,要求重农抑商,反对官营,不与民争利。

    在外交上坚决反对对匈奴等民族动武,要偃兵休士,厚币和亲,靠教化维持和亲局面。

    在治国上则反对王霸之道和德刑并有,声称明君只能行德治,靠仁义来治国。

    这几乎对孝武皇帝所有的功绩和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否定。

    之后,孝武皇帝在朝堂和民间的声望开始下降。

    ……

    “所以,后来孝昭皇帝和霍光想要给孝武皇帝上庙号,就都被留在朝中任官的贤良文学们给顶了回来,此事就此搁置。”龚遂说道。

    “是啊,恐怕大将军自己也不会想到,当年的盐铁会议,会留下那么大的遗漏,以至于让他最忠于的孝武皇帝都无法上庙号。”王吉补充说道。

    听完之后,刘贺对霍光又多了一份认识。

    言必称孝武皇帝,看似格外推崇,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霍光为自己专权而造出来的一个借口罢了。

    “大将军如此独断专行,为何不愿意强行推动此事,如果他愿意做,朝堂和民间都无法挡住他的脚步吧?”

    此话不假,霍光连皇帝都敢换,上一个庙号有什么不敢的呢?

    这也是刘贺最有疑问的一点。

    “可能是大将军现在有的东西太多了。”龚遂笑到。

    刘贺眼前豁然开朗,不愧是龚遂,一句话就说穿了此事的本质。

    盐铁会议之时,霍光想要成为辅政大臣中唯一的那一个,自然要兵行险招,调动起在民间的贤良文学的力量。

    而后来,他已经是大汉帝国的隐形天子了,只要谨慎地治理好这个国家,那么就可以权势稳固,流芳百世。

    他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死去的孝武皇帝,搭上自己的声望。

    纵使这个死去的人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孝武皇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道理,霍光是懂的。

    霍光有的东西很多,所以越发谨慎,带着整个大汉帝国也暮气沉沉。

    但是刘贺一无所有,自然更加激进,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给自己博一点筹码,让大汉更加激进。

    “那,如果朕来做此事,大将军会从中阻拦吗?”这是刘贺最关心的一件事情。

    “如果陛下来做,不管成败,大将军都不会有所损失,想必不会阻止的。”

    给孝武皇帝上成了庙号,那么霍光也会与有荣焉;如果没有上成庙号,霍光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更何况,在霍光的心中,大汉已经休息够了,该重复孝武皇帝早期的威烈了。

    用兵之际,霍光一定希望给孝武皇帝上庙号。

    看来,霍光真的学到了孝武皇帝的王霸之道:不管是扩张还是收缩,都要独断专行。

    开疆拓土的明君我要做,体恤百姓的仁君我也要做。

    可是,你霍光不是孝武皇帝,甚至不是皇帝。

    那么,还不如让朕来做此事,瞬息之间,刘贺站了起来,说道:“好,朕决定了,明日大朝议之上,朕就要提出给孝武皇帝上庙号!”

    今天尽量4更一万字,推荐迟迟不来,很煎熬啊!这是第二更,第三、四更在下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