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5章 朕给刘病已封侯,诸公何故发笑,轻寡人否?笑寡人否?(2 / 3)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骑,沿长安一路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为其送葬。

    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要说少年将军,大汉之中首推霍去病。

    于是,许多朝臣更是不解和疑惑,天子提起骠骑将军又是为了什么呢?

    难不成眼前这两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也曾立下奇功,简直不可思议。

    在这种揣测之下,朝臣们看向此二人的目光更加不善。

    “赵老将军,你可见过骠骑将军?”

    “老夫有幸得观骠骑将军的英姿。”赵充国当时十八岁,如今已经六十有三了,但提起霍去病来,仍然满是敬意。

    “那伱看殿中的这两个年轻人,他们可有骠骑将军的风采?”刘贺问道。

    “这……”赵充国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做答。

    “你如实说即可,朕不怪你。”

    “只观外貌,确实有少年将军的英姿,但也不可以貌取人。”赵充国不卑不亢地如实说道。

    “好!好一个不可以貌取人!”刘贺立刻为赵充国击掌道。

    “那么,朕为何看诸公中脸上尽是不屑呢?”

    “诸公是觉得他们年少,所以朕给他们封侯有徇私之嫌吗?”刘贺话锋一转,尽显斥责之意。

    顿时,朝臣皆惊,终于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慌慌张张地收起了自己脸上的不屑的神情。

    “赵老将军说得好啊,但不以貌取人,不仅是不该以英姿断定其有功,更是要不以其年轻而不屑。”

    “大汉天下英杰辈出,少年英雄常有,诸位爱卿怎可因为他们年少,而在心中对其极尽蔑视呢?”

    刘贺的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重,到了最末尾的一句时,更是从眼中流露了一道可以刺穿人的杀意。

    刘韩二人是年轻人,你们这些老人就轻视他们;那朕也是一个年轻人,你们是不是也要在背后轻视朕?

    咂么出味儿来的朝臣们不禁就是一哆嗦,连忙低下了头,不敢再直视殿中的两个年轻人,怕让天子看出他们的异样。

    一时之间,除了张安世等少数的知情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把头低了下去。

    于是刘贺看到了一片花白的头发:朝堂上的老人太多了,要增加新鲜的血液。

    “众位爱卿不必如此惊恐,抬起头来便是,朕并无怪罪你们的意思。”

    不等他们做出反应,刘贺就用淡漠的语气讲述起二人封侯的原因。

    “刘病已,戾太子之孙,朕的族侄,跟随苏武及傅介子出使西域,范明友等人勾连匈奴人的情报,就是他在数百匈奴骑兵追击下冒死带出的,此等功劳可能封侯?”

    “韩德,骠骑将军之子,北军屯长,二十日纵马南北奔袭五千余里,给朕送回来韩增所部军情,又将朕的诏令送至韩增手中,若不是他,范明友恐怕已经攻破长安城矣,此等功劳可能封侯?”

    若是杀敌的数量,刘病已和韩德都够不上封侯,但他们所做的事情,却是平霍乱时的关键环节。

    没有他们,也许霍乱自然也能被平定,但中间不知有会多出什么波折。

    更何况,他们的身世特殊——尤其是刘病已。

    一时之间,低下头去的那些朝臣们更觉得十分地羞愧和不安。

    他们这些稳坐在朝堂上的人,怎么有脸面去肆意揣测这些在边塞替大汉出生入死的将士呢?

    一时间,前殿终于再一次安静了下来,没有任何人再出言议论了。

    “刘病已封为海昏侯,食邑三百户。”

    “韩德封为豫章侯,食邑三百户。”

    二人虽然都被封了列侯,但是皇帝给他们的食邑很少。

    一重一轻,合情合理,但是这也意味着这两个年轻人未来还会得到更多的重用。

    “陛下,犬子年幼,实在当不得这封赏啊,微臣请陛下收回诏令!”韩增连忙请求道。

    “朕意已决,不必再多言,这是国事,不是家事,韩卿莫要再多说了。”

    “这……”

    “朕希望大汉的年轻人都能以他们为楷模,人人都有锐意进取的之意,人人都应该年轻气盛……”

    “若不气盛,可还能被称为年轻人乎?”

    刘贺再次做出了决定,不容许任何人的改变。

    韩增不敢再多言,只得再三顿首,代替自己的义子再次向天子谢恩。

    而刘病已和韩德两人也不再做任何推迟,非常干脆果断地谢了恩。

    到这,封侯之事到此总算告一段落了。

    满殿朝臣看向天子的目光,不知道为何复杂了许多。

    他们没想到这看似喜庆的封侯之事竟然还处处藏着杀机。

    一时之间,都觉得天子有些不一样,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

    做事情似乎在刚猛之间又多了一些阴谋。

    就像天子自己说的那样,年轻气盛吧。

    于是,这张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