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0章 朕将建千座学校,教十万读书人,教育要与朝臣仕途挂钩!(2 / 3)  朕非汉废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跑着朝这边赶过来。

    “樊克,张安世他们什么时候到?”刘贺突然问道。

    “半个时辰之后。”

    “他们到了之后,将他们带到偏殿去候旨,就说朕正在和朝臣商议政事,让他们稍等片刻。”

    “诺!”樊克应答了下来,他自然不知道这是天子操弄人心的一个小手段。

    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提醒张安世他们记住一件事情——内阁不是必须的,天子可以弃用。

    刘贺刚刚交代完这件小事,苏武他们已经跑到了温室殿门前阶梯下,径直跪倒在了天子的身前。

    这几日,长安城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春雨,地上有些微微发湿,几人毫不在意,拜得干脆果断。

    “臣等问陛下安。”几人问安道。

    “几位爱卿快快平身,刚下过雨,地上太凉了,禹无忧还年轻,朕不担心,倒是王傅你们,不可受凉了。”

    “谢陛下。”四人终于站了起来。

    “外面风大,我等进殿去议事吧。”

    “诺!”

    很快,君臣几人就分别在各自的榻上坐定了。

    刘贺看着眼前这三老一少,觉得情不自禁地笑了,至少不用像在内阁值房和前殿那样,时时刻刻端着皇帝架子。

    这几人,都值得刘贺信任。

    龚遂是最早得知刘贺心中壮志的老臣,早早就开始为刘贺效劳了。

    这年过七旬的老人甚至还为刘贺寻来了棉花——已经开始在酒泉郡试种了,相信很快就能有所收获。

    王式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刘贺排除在计划之外,但后来也逐渐赢得了刘贺的信任,成为他的肱股。

    禹无忧更是不必说,受刘贺的影响最大,几乎就是刘贺的一个影子,没有他,工官根本运作不起来。

    至于苏武,刘贺并不熟悉,与之接触也不多,却是刘贺重新启用的人才。

    而且苏武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太大了,被匈奴囚禁十九年而不改汉节,任何一个大汉子民都会心生佩服。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人的身后都没有世家大族的影子。

    “即位爱卿,先看一看这两本书,看完之后,朕再与你们商议。”刘贺将书转交给了苏武。

    “诺!”几人不再多言,围在苏武的周围一同看了起来。

    封面上的那几个字,让他们的眼神一下子就全亮了起来。

    顿时,他们就明白天子为什么将他们几人叫来温室殿了。

    因为天子马上要推行的这两项新政,都与他们息息相关。

    而且,这两项新政,还全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顾不得多言多问,四人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

    大约一刻钟,几人才有一些意犹未尽地放下了手中《庠学会要》和《科举会要》。

    各自坐回榻上,转而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目光看着了刘贺。

    “众卿看来,这两项新政如何?”刘贺平静地问道。

    “若能成事,于大汉有大功。”苏武由衷地夸赞道。

    “惊世骇俗,但是困难重重。”龚遂叹气且担忧道。

    “何止困难,恐怕会留骂名。”王式更是直言不讳。

    “陛下下诏,微臣定当竭力!”禹无忧斩钉截铁道。

    一分期待,两分佩服,三分担忧,四分恐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贺用屈子《离骚》中的一句话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朕希望各位爱卿能帮着朕,将这两项新政推行下去!”刘贺的视线从几人的脸上轮流扫过。

    几位老臣都沉默了,跟着天子推行这新政,搞不好是要一起留下骂名的。

    但是,天子对他们皆有知遇之恩,更是让他们看到一种欣欣向荣的希望。

    “老臣愿意赴汤蹈火,辅佐陛下将此新政推行下去。”王式率先表态道。

    “老臣亦如此。”

    “老臣亦如此!”

    三个老臣再次顿首,向天子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刘贺连连点头答道,售卖了那么长时间的人心,总算是收获的时候了。

    ……

    庠学制和科举制——都与人才这件大事紧密相关。

    首先就是这庠学制,可以为刘贺和大汉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如今的大汉帝国已经拥有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分为官学和私学。

    私学姑且不论,官学才是刘贺要改革的主要问题

    中央朝堂管辖的太学、郡国管辖的郡国学,各县管辖的校,各乡管辖的庠,各村管辖的序。

    太学设有博士官若干,郡国学、县校、乡庠和村序设有经师一人。

    从大到小,从上到下,构成了一个之上而下的体系。

    单是从纸面上的结构来看,并没有太多的问题:层层推进,结构分明,并无缺漏。

    甚至不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