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4章平静的日子到头了(2 / 4)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0万石计,河运的直接运费即达800万石米。

    这可是不亚于朝廷在辽饷上面的支出,更何况,每年还要损失八百至一千五百艘船,平均每年要死亡一千七百余名漕丁,损失漕粮三十万石至八十万石之间。

    是不是真正出了事故,这一切都不好说,用程世杰自己的例子,从吕宋运一船五千石粮食,按照每船四十五人计算,顺风十二天,逆风二十一天,每天每人吃三升粮,耗费不过相当于百分之二三。

    可是废除漕运改为海运,这就相当于让漕运百万漕工,十二万漕丁,以及数百万漕运衍的人员,谁敢掀这个盖子,谁就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敌人。

    崇祯皇帝看着程世杰,他自然希望程世杰来掀这个盖子,一旦掀开,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程世杰望着崇祯皇帝道:“陛下希望臣上这个折子吗?”

    程世杰其实不想趟这个浑水,这个盖子谁要捅谁捅去,谁要掩盖也随他们去掩盖,他只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奏折你如何上?”

    程世杰道:“臣以为,上书中枢直言奏事,奏请中枢从江南调粮、暂开海漕及驻军迁往沿海有港口之地就食这三策,朝中采纳这三策也好,不采纳,也无损……解决京畿粮荒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时间实在紧迫,京畿存粮很可能只能维持到四月中旬,每个时辰我们都要争取,断不能等到京中形成决议后,再有动作。拖一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京畿。”

    京畿闹粮荒并非只缺一万石、两万石粮,而是缺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

    京畿要负责解决宣化、蓟镇、两镇十万边军、十八万禁中守军及三四万匹军马的给食问题,仅维持这么庞大的军队,一年军食加上运途耗损,就需要三百多万石粮。

    华北平原本来就是重要的产粮区,以往京畿需粮,保定府等(后世河北五府,现在北直隶五府)能解决一部分;今年不但不能指望山东六府调粮,还要调入大量的粮食赈济两三百万难民。

    一加一减,更是使京畿的粮荒雪上加霜、火上添油。

    如果没有水运,哪怕是辽东牛马那么多,也无法承担这样的运输量,以辽东四轮载重型马车为例,一辆马车可以运十五石粮,但是在直隶这样糟糕的路况,只能勉强运十石,三百万粮食需要三十万大车、六十万匹骡马、三十万名车夫来运输,这么庞大的马车排成一长列,行走在驿道上,前后将形成约五六千里的长队。

    如果是走海船,那就简单多了,宁海军的运输船一船可以运五千石,六百艘就差不多了,虽然宁海军现在还没有六百艘五千石以上的大船,可问题是,半个月跑一趟,一个月一个来回,只需要一百艘五千石大船,外加三万名船工和水手,就可以解决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崇祯皇帝听懂了程世杰的意思,他的主要意思是让京城十八万禁调往天津就食,可问题是,京城怎么可能没有军队驻守?

    如果没有十八万禁军,崇祯皇帝睡觉也不踏实,宣府和蓟镇的兵马,更是不可能动,如果调开这将近十万大军,建奴卷土回来又该怎么办?

    谁能保证建奴不再次寇边?

    谁能保证建奴不再出兵?

    没有人可以保证这一点,就连程世杰也不敢保证,在理智的情况下,建奴最好不要招惹宁海军,可是如果冬天辽东爆发雪灾,建奴在辽东活不下去,他们就只能南下。

    毕竟,冻死饿死在辽东,不如拼一把。

    崇祯跟程世杰聊完以后,这回他不生气了,只是神情变得苦涩。他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他是一个人在跟整个大明的贪官斗,就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又能怎么样?

    “程卿,如果你是,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首先,针对大顺军的问题,暂时搁置,让他们打……”

    “你这是大逆不道,这话朕不想再听了!”

    程世杰无视崇祯皇帝暴怒的目光,死死盯住他,一字字的问:“陛下,处处为藩王宗室着想,他们可曾替陛下着想过?陛下处处为士子缙绅着想,他们可曾为陛下着想过?”

    崇祯一掌拍在桌面上,震得杯子都跳了起来:“你给朕闭嘴!就冲你这些浑话,十颗脑袋都不够砍了!”

    程世杰不说话了,但神情十分倔强,没有半点低头认错的意思。

    崇祯皇帝瞪着他,面色阴霾,目光闪烁,大概是在想该不该让锦衣卫过来逮人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就连站在远处的宫女也不寒而栗,尽管她们根本就听不清楚这两位在吵什么。

    沉默,令人不安的沉默。

    半晌,崇祯终于打破了沉默:“你跟朕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脑袋,诛你九族?”

    程世杰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陛下终日为国事操劳,昼夜彷徨,问计于臣,臣自然要提出建议,这是臣的本份。至于陛下采不采纳臣的建议,在多大程度上采纳,那就是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