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衍:我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1 / 3)  仙侠版水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

    江鸿飞将自己所消灭的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收入自己的后宫,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江鸿飞好女色吗?

    其实,江鸿飞之所以这么做,确实因为他好女色,而且他真的很喜欢征服那种有身份的女人。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江鸿飞如果不收这些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也不好处置她们。

    让这些失败者,继续享受美人,各个妻妾成群?

    凭什么?!

    将这些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嫁给臣子?

    万一她们给江鸿飞的臣子吹枕边风,让江鸿飞的臣子帮她们复国?或者她们挑拨离间,让江鸿飞和江鸿飞的臣子自相残杀呢?

    这种事,不得不防啊。

    关键,江鸿飞收了所灭国家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联姻。

    要知道,赵氏之所以能一直统治赵宋王朝,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过了赵氏一族小二百年的联姻,使得大量赵宋王朝的权贵阶层牢牢地跟赵氏绑定在了一起,使他们彼此之间形成牢固的利益纠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朱琏为例:

    朱琏的父亲朱伯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早年被选入宫中,成了宋神宗的妃嫔。

    朱氏因为长得特别漂亮,深受宋神宗的宠爱,为宋神宗生下了二子一女,并被封为德妃。而且,她的长子赵煦还幸运地继承了皇位,即宋哲宗,因此她的地位更为崇高。

    ——按理来说,朱氏是皇帝的生母,是铁定的太后,但因为当时后宫之中宣仁高太皇太后、钦圣向太后都在世,朱氏只能屈尊获得皇太妃的尊号。

    高太后、向太后都是强势人物,朱太妃不敢与他们争锋,只能低眉顺眼。

    这让两位太后非常满意,不断提高朱太妃本人和家族地位,朱太妃的生父崔氏、继父朱士安和养父任氏都被追赠为太师、太保。

    朱伯材也因为妹妹的原因,逐渐进入官场,最终官至武康军节度使。

    后来,因为朱琏本身就貌美,而且还很有才华,在京城名流中很有名气,就连赵佶也被这个女子所打动,特意将她许配给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桓为妻。

    朱琏进入东宫后,将她的堂妹朱慎德妃引荐给赵桓。

    朱伯材的另外一個女儿,也就是朱琏的亲妹妹朱凤英,又被许配给赵佶最喜欢的儿子郓王赵楷。

    朱凤英虽然是继室,但也是正妻,是正儿八经的王妃。

    靠着朱琏三姐妹,朱家无疑成了赵宋王朝的新贵,门客不少,掌握的资源也不少。

    而江鸿飞收了朱琏三姐妹,朱家就会从跟赵氏绑定,变成了跟江鸿飞绑定,朱家的势力及人才,也必定会为江鸿飞所用。

    事实上,对于江鸿飞肯全盘接收被灭之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大元帝国的很多人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江鸿飞极具政治智慧。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不少是溜须拍马之徒。

    但话又说回来,江鸿飞接收了被他所灭之国的皇室和宗室苦心经营多年的联姻关系,的确会对大元帝国治理新攻占的地区、消化新攻占地区的人才有很大的帮助,也能让大元帝国迅速稳定局势。

    其实,哪怕江鸿飞都收了这么多女人,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江鸿飞做得还不够。

    在江鸿飞打下燕京建国不久,就有大元帝国的官员给江鸿飞上奏折,请江鸿飞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选拔秀女。

    当时,礼部提出的方案是,那次的秀女全部都从大元帝国文武百官的女儿中选拔,其中又以新投大元帝国的原大辽王朝臣子家的女儿为主。

    那就是一次大范围的联姻。

    如今,江鸿飞拿下赵宋王朝的中枢汴梁城,收了大量赵宋王朝的臣子。

    为了大元帝国的稳定,也为了安抚原赵宋王朝臣子的心,肯定还得来一次选秀。

    事实上,已经有人在给江鸿飞吹风了。

    他们的意思是,江鸿飞后宫中的女人是不少,但属于原赵宋王朝的实在太多了,就是属于原大辽王朝的也不少,而大元帝国原生的女人相对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他们希望江鸿飞多纳一些大元帝国原生的女人,以免后宫中的女人失衡,生出祸事。

    像吴用、乐和等人就直言不讳地跟江鸿飞说,其实好多人都在等待这个攀龙附凤的机会,建议江鸿飞不要让臣子失望。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近来,张邦昌、唐恪、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人,都在剜门盗洞地将他们各家的女儿往江鸿飞的后宫中送。

    不过,目前江鸿飞还顾不上这些,他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忙了。

    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以政治手段控制住赵宋王朝的中枢系统汴梁城,从军事上逐步瓦解赵宋王朝的抵抗力量。

    以政治手段控制住汴梁城,江鸿飞基本上已经做到了,至少是正在进行当中。

    可从军事上逐步瓦解赵宋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