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进取带清的最后障碍(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群第二等级的对手,这个世界上第一梯队的选手,在欧洲。

    是那群殖民者的母国。

    大家不能懈怠,不能自满,因为真正的对手,大家还没有真正的遇到过呢。

    在赵学宁看来,等兰芳军队全面换装民安式击发枪、装备部分线膛炮之后,目前尚且处在巅峰期尾巴的清军精锐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对手。

    他们真正的对手,就是在一边打仗一边革新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欧洲强国们。

    早晚,他的军队是要和这群贪婪的殖民者们对上的,他们迟早会有一次或者两次全面战争,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兰芳军队必须要警醒,必须要警惕,决不能因为以极其微小的伤亡就取得了胜利而沾沾自喜。

    清迈之战结束之后,赵学宁领军班师,获胜的大军带着大量战利品和大量俘虏顺着湄南河一路南下,一路耀武扬威、宣扬武力。

    代表兰芳的日月红旗高高举起,烈烈飞扬,给湄南河两岸的大量居民们和沿途的官僚们、地方实力派们带去了巨大的冲击。

    缅甸是暹罗的老对手了,甚至一度占领了暹罗的大部分领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以说是好几代暹罗人的心理阴影。

    而现在,大量缅甸战俘在日月红旗之下垂头丧气的模样,无疑给很多人以巨大的震撼。

    这一次巨大的反击战胜利给赵学宁的威望来了一次巨大的提升,在整个暹罗,王叔赵学宁的声威都大大提升了。

    甚至于很多底层老百姓不知小郑王,只知赵王叔,赵学宁和兰芳对暹罗的影响力又一次攀升了一个台阶。

    无数原本对兰芳和赵学宁怀有忌惮情绪的地方实力派也开始意识到兰芳和赵学宁的不可对抗,于是在兰芳对暹罗进行经济入侵和全盘掌控的过程中,原本还在自发抵抗的暹罗地方实力派也纷纷举起了白旗。

    他们从对抗变成了愿意主动融入兰芳的经济体系之中,主动和兰芳东印度公司、航运公司、农贸公司等官方和民间的公司展开合作。

    很多掌握大量土地的地主也开始不再对抗赎买政策,而是接受赎买政策,释出大量奴隶和土地交给吞武里中央朝廷,由朝廷主持,建立起兰芳式的集体农庄,全面接受兰芳模式。

    而在这一战之后,原本在某些地方被抵制的吞武里朝廷推动的中华化改革也开始得到了接受。

    从吞武里中央开始遍及周边地区,人人争相更改汉姓汉名,争相学习汉语汉字。

    这其中,因为赵学宁的巨大威望,更改汉名的人群里,以赵姓作为自己的姓氏者居多。

    一时间,吞武里周边本地暹罗人大量更改为赵姓,一大票一大票的赵姓暹罗人充斥着整个吞武里周边地区。

    毫无疑问,这场针对缅甸入侵的大胜极大的推动了暹罗的中华化进程,也大大鼓舞了兰芳国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

    此之后,兰芳本土的战争模式切换进程也大大加速,战争宣言和支持战争的舆论稳居上风,不可动摇。

    针对清帝国开战、夺回故土、解放受苦受难的同胞等相关舆论已然成为了兰芳国内街头巷尾的热门议题,很多个人和机构,乃至于学校里面,都开始兴起这一类的舆论。

    这下子,不单单是从军事层面和政治层面,连社会舆论层面上,这一场还没有发生的战争也开始获得了全民的支持。

    这股高歌猛进的情绪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的浓烈。

    兰芳国内的兵工厂开始开足马力生产枪支弹药和火炮,造船厂也开始开足马力生产更多的各类军用船只。

    国有的服装厂、食品厂开始大量生产军装和军用食品,民间的服装厂和食品厂也开始接到了军队的订单,开始为军队生产军需用品。

    兰芳的战时经济体系的切换顺利推动。

    在这一切开始稳步推进的时候,赵学宁也顺利地继续推动着自己的势力在中南半岛上的扩张。

    这一次的目标是真腊王国、占巴塞王国和琅勃拉邦。

    原先属于阮福映控制的真腊傀儡政权被赵学宁派了半个营的军队过去通知了一声,真腊王就老老实实开城了。

    当然,他原本以为赵学宁过来是和以前一样,是来要求他臣服,然后让他继续作为代言人通知真腊的,他还能继续做他的真腊王。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赵学宁把他和整个真腊王族带到了吞武里安置,对他们实施了软禁的管理。

    于是真腊王国就这么兵不血刃的被结束了统治,代表的中央政权三下五除二成为了俘虏。

    和真腊一样,原本就属于暹罗附属国的占巴塞王国也被赵学宁用同样的方式兵不血刃的拿下,王族被集体带到吞武里安置。

    然后赵学宁宣布把真腊和占巴塞王国合并为真腊总督区,从兰芳本土和吞武里中央朝廷里抽调了一部分行政人员,又调遣原爪哇州、现霆州的州长毛祁勇前来,组建了一个临时总督府。

    赵学宁任命毛祁勇为临时真腊总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