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路进军方案(3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清帝国内部有什么相关的议论。

    刘崇问那边也送来了消息,简述了一下潘启被舒常和穆腾额敲诈的事情,说潘启是满腹怨言,但是不敢反抗,甚至有了期待赵学宁领大军前来统治广东的想法。

    也丝毫没有提起南越被兰芳占领的事情引起了清政府的什么反应之类的事情,好像这件事情和清政府没什么关系。

    真就不打到家门口就什么都不管呗?

    想想也是,他们要是真的想管,早些时候西山政权推翻旧阮氏政权的时候就该出手管管了。

    搞不好那时候清政府连郑主、阮主、黎氏皇朝到底是什么情况都搞不清楚。

    好嘛,好嘛,闭上眼睛假寐的老大帝国,我都这样了你们居然还不管,难道非要我举着日月红旗喊着【驱逐鞑虏再造中华】到广州干一炮你们才会睁眼看看我?

    但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才注意到这个事情,可就真的来不及了哦。

    赵学宁的心里充满了恶趣味。

    时间进入到兰芳七年、乾隆五十一年之后,赵学宁除了年初的一个月在家里陪着安妮和小安东、检查小安东的功课之外,就一直待在归仁府整顿军队,处理军队换装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在策划着对北越郑氏政权的军事行动。

    作为直面带清的最后一道障碍,赵学宁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给郑氏政权一个体面。

    经过他这段时间对郑氏政权的一番调查,基本上确定了郑氏政权现在也就是依托答辩的状态。

    从之前郑氏政权和旧阮氏叛军联手进攻西山政权的战斗来看,他们的军队强度甚至还不如西山军,而兰芳当初只用一个燧发线膛枪营就把他们两万军队给打崩了。

    可以说军事上,完全不是对手。

    政治上,其国内的政治情况好像也相对比较复杂,后黎氏王朝名义上是安南国王,然而郑氏才是真正的统治者,搞得和日本那个天皇将军各做各的格局有点相似。

    不过都无所谓,他们的军队是依托答辩,赵学宁只要挥军进攻,攻占北越之地的难度不会比攻占南越之地难度更大,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最好别让郑氏统治者逃到广西找带清告状。

    能让带清晚知道一天,就能争取到更多整顿当地社会秩序的时间,时间越久,则赵学宁就越能把北越之地初步打造为自己的战争发起基地。

    如此一来,赵学宁决定设计一个海路并进的战术,用陆军主力在陆地上推进,而以海军运输一个营的步军和一个营的炮队直接在北圻地区的海岸登陆,然后大军直插升龙府,也就是河内,直接给郑氏集团来一个瓮中捉鳖。

    如此,就能在带清不知道的情况下搞定郑氏,然后分秒必争,利用郑氏故地的一切资源为讨伐带清进行准备,与此同时,把军队主力调遣过来,进行战争安排。

    消灭郑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所以赵学宁就开始召集部下的军事参谋人才,开始进行具体的进攻带清的计划。

    一段时间的商议之后,大家达成了一些基础的共识。

    比如这一次作战,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三路进军。

    第一路是西路军,第六兵团和暹罗新军第一军共两万人的兵力组成,从北越之地向广西发起进攻。

    这一安排则是因为广西的清军兵力比较薄弱,比较好进攻。

    第二路则是中路军,以第四兵团、第七兵团和暹罗新军第二军共三万人组成,先取琼州府,再从琼州府渡过海峡向广东发起进攻。

    清军在广东的军队比较多,所以以三万人组成中路军突入广东展开攻略。

    第三路是东路军,也是此次作战的主力军,以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五兵团和暹罗新军第四军、第五军为主力,一共是五万大军,从海路发起行动,先取台岛,再登陆福建。

    还有就是有别于三路大军的海军。

    海军舰队此番的主要作战目标就是全面控制清帝国领海,并在战争发生之初就执行切断京杭大运河的军事任务,将带清南北漕运拦腰截断,直接打击带清的经济大动脉。

    与此同时,为了给南方执行攻略任务的陆军主力减轻压力,海军需要驶入胶州湾,在天津卫地区登陆,直接威慑京师,逼迫清政府把一部分主力用于拱卫京师而不敢南下。

    如此三路进攻,基本上就能确保至少能够把三省之地,完成第一阶段作战任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