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七章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七省之地(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老大帝国,他们不再恐惧了,不再担忧了。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将再也不会提出任何对老大帝国的恐惧,也不会认为老大帝国有进一步威胁他们的能力。

    这和吴三桂当时还不一样。

    或许有人会提出吴三桂的案例,但是很快就有精通历史的人回怼他们。

    吴三桂一没截断京杭大运河,二没有攻克天津威胁京师,他拿什么和我们兰芳比?

    而且别的不说,咱们在天津的海军陆战队已经坚守三个月了,带清京畿之地甚至都没有能力击溃他们,没有能逼迫他们放弃天津。

    那就更别说已然拿下江宁府和镇江府的带清经济重心。

    海军陆战队不是标准的陆军,不是专门为了陆军而训练的军队,比起第一兵团第二兵团这些标准的陆战兵团来说,海军陆战队根本算不上什么精锐战斗力。

    尽管如此,带清也无法消灭他们,无法解除他们的威胁。

    海军陆战队尚且如此,兰芳最精锐的第一兵团、第二兵团这些部队对上带清,又会是什么场面?

    什么?

    你说健锐营?

    健锐营已经没了。

    索伦兵?

    蒙古铁骑?

    让他们来!让他们来试试!真当我们是软柿子,可以随意拿捏?

    空前的自信充斥在绝大部分兰芳公务人员的心中,而这种自信则更加广泛的存在于一线军官、战士的心中,他们对于这场战争最终可以由兰芳获取胜利深信不疑。

    之前有多怀疑、多担忧,现在就有多么多么的自信、决然。

    灭清这个目标在大家心里,从来没有如此这般的清晰过。

    赵学宁在广州主持了多场会议,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确定兰芳国家实力在目前看来已经扩张到了极限。

    虽然说军事力量依然可以对整个江南的清军进行降维打击,但问题在于,行政实力跟不上了。

    兰芳国内但凡是可以调动的稍微有些经验的官员都已经全方位北上了,原先四大总督区已经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官员库存,到三省攻略之后,兰芳国内的行政人才储备几乎枯竭。

    现在国内本土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在担任。

    因为本土治理已经步入正轨,后继者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萧规曹随就可以,没什么难度。

    而其他地区尚且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开疆拓土”“冲锋陷阵”,所以需要足够多的有经验的官员来担当职位。

    除此之外,因为实在是人手不够,赵学宁只能接受部分投降官员的再任用方案。

    反正任何有旗人、包衣背景的官员都被赵学宁排斥了,他们是主要打击的对象,是用来公审、转移矛盾、收买人心的对象,绝不合作。

    只有科举出身的汉人官员、吏员投降才能被接受,然后他们被割掉辫子,发誓向兰芳效忠,接着被任命为基层官员,暂时理事。

    如此,在三省的局势初步稳定之后,赵学宁开始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省进行经营。

    为了更好地控制四省之地,宣示兰芳的存在感,他于九月底北上长沙府,将长沙府作为目前兰芳政府的临时驻地。

    之前在广州处理事情处理了一阵子,而现在为了更进一步的深入大清本土,他选择北上长沙府,把自己身边的军队也安置在长沙府,做进一步进取的架势,告诉所有人,他和带清不共戴天。

    随着【驱逐鞑虏·再造中华】的政治口号的广泛传播,以及七省之地清军兵败如山倒、旗人势力被一个接一个的拔除,七省之地的地方上如同赵学宁所预料的那样,很快就出现了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模样。

    兰芳政权最开始只能控制关键城市,在这一地区周边击溃清军,打碎清官府力量,而对于更为广阔的基层,兰芳政府一时间力有不逮。

    带清崩溃过快、兰芳进取过快的弊端也在这一时刻暴露无遗,而赵学宁事前【分阶段平定神州大陆】的计划也在这一刻显示出了其无比重要的意义以及足够的前瞻性。

    蛇吞象不是那么好吞的,带清号称席卷天下,但是彻底坐稳江山也要等康熙平定台湾之后了,那个时候距离他们进入京师都过去三四十年了。

    赵学宁从来不是速胜论的支持者,当兰芳内部有人提出速胜论的时候,他总是坚决予以反驳,并且写下很多文章驳斥这种看法,要求大家摆正自己的位置。

    蛇吞象虽然可以成功,但如果太过贪心,肚皮会被撑破的。

    眼下的局势一如赵学宁所估计的。

    除了重点城市及其周边有兰芳军队驻守,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稳定局势、进入兰芳的节奏,还有很多边远地区只有县城、镇城才有少量兰芳军队驻守,而周边广大的农村和相对闭塞的地区完全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在这一状态之下,地方的局势就很微妙。

    兰芳军队还没来。

    清政府的力量已经瓦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