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不愧是刘统勋的儿子(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强自身能力之外,还能蛊惑、引诱大清子民,尤其是针对身体虚弱、阳气不够旺盛的老弱妇孺,这种妖术的蛊惑更加明显。

    只有身体健壮、阳气充足的青壮男子才能对抗这种妖术的蛊惑和侵害,老弱妇孺都不能抵御,很容易就会被他们蛊惑过去,然后当成食物吃掉。

    如今天津老弱妇孺已经被他们吃得一干二净,天津已成鬼域,兰芳妖国妖军正在图谋进犯京师,想要把天津的老弱妇孺也全部吃掉。

    大清军队正在拼死抵抗这些妖人,因为大清军队都是健壮的青壮男子,阳气足,可以抵御妖术的侵害,但是一旦大清军队坚持不知,京师就会有极大的危险。

    届时,整个京师周边地区的老弱妇孺都会成为兰芳妖国的食物,而男子们也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吃掉,然后自己还要沦为妖国的奴隶。

    这套话术被刘墉总结出来,进行了润色,然后交给部下集体学习,再散播到京师的大街小巷,并且往京师周边地区传播。

    与此同时,他还要求传播一些关于大清军队英勇奋战,大清官员正在准备把家中老弱妇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且自己留下来和兰芳妖国决一死战的消息。

    然后,在传播消息的同时,刘墉还告知了朝廷,请朝廷稍微配合一下,把家中妇孺老弱送到更加安全的山西大同,在那里稍作休整,正好也可以避难,以免到时候真的被兰芳军队兵临城下,大家被一锅端了。

    等消息传播开来,官方明面上一定要坚决否认这种说法,否认的越坚决越好,还要抓人,禁止传播此类消息。

    但是暗地里,一定要让人发现官方自己正在转移家中的妇孺老弱。

    嘴上坚决不让传播,私底下却一定要转移老弱妇孺。

    这样一来,就能促使民间更大规模的转移妇孺老弱。

    等局面闹起来,出现大规模恐慌浪潮的时候,官方再出手阻拦,引起民间反抗,等局面很严峻的时候,官方再适时的站出来妥协。

    到时候只需要他这个直隶总督站出来,说皇恩浩荡,允许妇孺老弱可以离开,但是青壮男子必须留下对抗兰芳妖国。

    这样一来,不仅能在相当程度上削减民间的反抗,还能宣扬一波皇恩浩荡,让万民感念皇帝的恩情,并在接下来的战斗力尽心尽力为大清出力。

    并且保护自己的家人。

    最终,就能达到弘历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还不用花费朝廷多少经费。

    刘墉做过很多地方的官员,大清的天南海北都跑过,还有个优秀的爹时时教导,传授他很多的道理,所以他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会坐办公室的老官僚。

    他对于官府和民间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很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

    他很清楚,因为带清官府素来不做人的行为,民间普遍不信任官府,对官府是阳奉阴违,和官府反着来是普通小民的生存智慧。

    既然如此,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民间的这种貌似恭顺实则逆反的心理,反过来操作一波,不仅能实现弘历的目标,还能保全弘历的声望,甚至连自己都能得以保全。

    一箭,三雕!

    他的这套宣传方法得到了弘历的赞许。

    弘历当着和珅等人的面狠狠夸奖刘墉的聪慧,和珅等人也着实佩服刘墉这个机变的能力。

    这种状况下都能给他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能完成弘历的需求,还能维护弘历的名望,甚至还能把自己打扮成忧国忧民的模样,完全摘出去,避免了之后被拿出来安抚民心的下场。

    真不愧是被弘历称为“唯一真宰相”的刘统勋的儿子。

    虎父无犬子啊!

    就连和珅都真心实意地为这个和自己向来不怎么对付的老政治对手献上称赞、祝贺的话语。

    在刘墉的劝说下,弘历决定稍微配合一下,把自己的几个小女儿送到大同去暂时避一避锋芒,也好让她们远离战火,不要受到惊吓。

    弘历都做出行动了,其他人也要做出行动。

    在专人的告诫之下,京师内的王公贵族们也都觉得虽然京师不一定被攻破,但是兰芳贼人过于凶狠,一旦京师被围,很有被一网打尽的可能性,所以这个时候让一些家人离开京师暂避锋芒,未尝不是正确的行动。

    于是王公贵族们决定把家里的老弱妇孺还有十四岁以下的男丁都安排到山西大同暂避,连带着一些高官也跟着一起安排老弱妇孺和未成年的儿子离开京师,前往大同。

    随着行动的展开,京城内的谣言也传起来了,传得很广,很快,但是一开始人们都不相信,觉得这里头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妖国?

    妖术?

    南洋恶蛟?

    摄人心魄?

    还专门针对老弱病残?

    这妖术有点太歹毒了吧?

    人们将信将疑,对这个说法的看法莫衷一是。

    但是接下来,大家发现情况不对了,因为官府开始宣布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