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四章 陈启隆出使朝鲜(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说的确是好事,但是好事也要发生在正确的时候才能算是好事,如果发生在错误的时候,自然算不得好事。

    只是刘墉当下还没有完全理解他所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与之相比,朝鲜国王李祘倒是明确的知道自己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因为带清的兵马就在鸭绿江畔,等着进入朝鲜帮助朝鲜“平定叛乱”。

    不久前,帝国使者抵达了朝鲜,传达了皇帝旨意,皇帝告诉李祘,你这边有困难,大清做为宗主国不能视若无睹,必须要帮助你们。

    所以我这边虽然艰难,但还是决定派遣五千精锐前来协助你平定叛乱,你不用担心叛乱会威胁到你的王位,只要提供给大军足够的粮秣就可以了。

    李祘当时就傻眼了。

    带清这是看穿了他的把戏吗?

    所以决定不跟他一起玩了?

    这是要给他颜色看看,所以一点也不打算给他台阶下,又要逼迫他站队?

    要么承认自己有问题,跟随带清出兵征战,但是这样一来,国内舆论肯定爆炸。

    要么就干脆拒绝他们,冒着带清和朝鲜全面开战的风险坚持不出兵,这样一来,国内舆论平息了,可是一旦带清出兵,谁能帮朝鲜对付带清?

    还是朝鲜自己能独立击败带清?

    李祘放下了带清的国书,忽然感觉自己有点能够理解当初他的先祖李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感觉了。

    当初,李倧面对带清强横武力的强迫,也是百般不愿意臣服带清,也是想方设法的反抗,挣扎到了亡国边缘,最后还是认了。

    三跪九叩,对着皇太极称臣,忍受了极大的屈辱。

    现在也是一样,在清帝国和反对清帝国的势力之间被迫站队。

    甚至和当初还有点相似的就是,清帝国还是一样出动了军队针对朝鲜,不同的是当时好歹还有明帝国多多少少给朝鲜一点帮助,但是现在,连明帝国的帮助都没有了。

    那朝鲜怎么可能对付得了清帝国的军队呢?

    哪怕是五千。

    曾经被清帝国大军狠狠教训过的朝鲜人对清帝国的军事力量的畏惧是一直存在的。

    要不是因为带清的军事力量,朝鲜又怎么可能接受清帝国成为宗主国呢?

    李祘长叹一声,把两派大臣喊到了身边,把带清的国书和带清陈兵边境的消息告诉了他们,问他们自己该怎么办。

    然后大臣们就充分发挥了什么叫【嘴强王者】的风范。

    那些原先非常义正言辞的说着不能迎合夷狄之国、不能进攻中华正统的僻派大臣一个个的都变成了缩头乌龟,面对带清陈兵边境的威胁,一个两个都拿不出什么办法。

    甚至原先堵着王宫大门不让李祘派兵帮助带清征战的读书人们也基本消失不见了,不再继续堵门,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那一日,继续堵门的读书人只剩下十几个。

    很显然,在生命威胁面前,没几个人还能坚持心中所想。

    反倒是原先就支持国王的时派官员还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李祘以朝鲜基业为重,谨慎考虑,否则难免重蹈李倧时期的覆辙,那对于大家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李祘看着那一个个如鹌鹑一样的僻派大臣,只是摇头叹息。

    朝鲜的硬骨头,大概已经被皇太极杀完了。

    剩下来的,都是些嘴炮。

    “小国事大国,便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怎么想,轮到要做的时候,永远是要在大国的逼迫下做出决定,没有自主的可能,诸君言之凿凿,大清兵临边境之时,又有何作为?”

    僻派大臣们一个个面色涨红,低着头,紧着身子,一声不吭,仿佛此事和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他们

    于是,李祘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无论别人怎么说,挨打的总归还是自己,所以,要为了自己考虑。

    不过或许是时来运转吧,就在李祘已经决定要服软,决定调遣军队跟随带清出征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了。

    兰芳共和国派来了使者,希望见一见李祘。

    李祘闻言大惊,马上决定接见兰芳的使者。

    而后他知道了兰芳派来的使者的身份。

    兰芳共和国外交总长,陈启隆。

    他乘船抵达了朝鲜,希望和李祘见面。

    “因为听闻贵国与清国之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所以奉大总统之命,特意前来拜访殿下,殿下愿意接见,陈某不胜荣幸。”

    李祘看着身穿兰芳制服、留着短寸发型的陈启隆,略有些意外。

    “听闻贵国大总统乃明室后裔,不知为何没有使用大明衣冠呢?”

    “我国大总统并非是明室后裔,出身平凡,之所以谣传为明室后裔,是因为国旗有日月图案,但是日月红旗的意思是彰显大总统吞吐天地之慷慨意志,并不是明字的转化,否则直接写个明字,不是更直接?”

    陈启隆笑道:“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