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二章 朕到底什么地方做错了?(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支万人蒙古马队的叛逃是没人能想到的,但是这也不重要,九万的勤王军队都被兰芳军队各个击破了,还指望这一万人的蒙古马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从康熙时期往后,清政府在蒙古地区推行的草原政策就在不断地弱化蒙古马队的战斗力。

    他们嘴上喊着满蒙一家,实际上也还是各种推行不当人的政策,到乾隆晚期、嘉庆早期,蒙古壮丁的马术、战斗力就已经断崖式的下跌,早就没有明朝、清初的时候的那种强悍的战斗力。

    可以说蒙古马队自准噶尔覆灭之后,就已经失去了主导局势的资格,热武器崛起、工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之下,蒙古马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上帝之鞭”了。

    但是此时此刻,皇城内被包围的人们并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他们只是在兰芳军队的猛攻下艰难守卫着他们最后的容身之所。

    如果皇城都保不住,那么只剩下紫禁城可以防守,紫禁城虽然大,但绝不是一座合适的军事堡垒,他们被彻底击败只是时间问题。

    庆桂、奎林为首的将领还在拼死奋战,不愿意接受屈辱结局的绵课与永琅也战斗在了第一线。

    几乎所有留下来的人都投入了战斗之中,至于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比如董诰之类的,也被弘历喊到了养心殿里面,和他一起闲话家常。

    似乎到了这一刻,弘历也看开了,过去的一些讲究啊什么的也不在意了,也不要求他的臣子们都要跪着了,反而让他们都坐在地上,陪自己喝茶聊天,聊一些过去的事情。

    对着董诰等二十几个老弱大臣,弘历不断说着些老人的话题,什么养生啊,饮食啊,睡眠啊,身体病痛啊之类的,反正就是没讲做皇帝的事情。

    他还不断抱怨着自己七十岁以后睡眠越来越差,以前能一觉睡到大天亮,现在凌晨的时候就醒了,一整天都昏昏沉沉,很不舒服。

    然后他还询问董诰等大臣是不是也是这样。

    大家前所未有的和谐的谈论问题,似乎时光倒流回了乾隆十三年之前,那个时候,弘历还是一个标准的典范的儒家样板圣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外头的枪炮声呐喊声仿佛并不存在,仿佛他们并非身处战地,而是身处承德避暑山庄那样的地方,日子过得很愉快。

    到点了,李玉还是会安排饮食,不过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和过去那动辄一百多盘菜的架势不同,只有二十多个菜了,弘历对此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时局艰难,就不讲就那么多菜式了,要是能把那群贼人击溃赶走,朕再大摆宴席,起码三百道菜式起步。”

    弘历笑呵呵的把饭菜吃下肚,也不要人伺候了,自己上手夹菜盛饭,觉得这还挺新奇。

    被人伺候了一辈子,到头来自己动手,在他看来也颇有点意思。

    虽然弘历似乎不在乎不紧张了,但是外头的战况还是不断的传到养心殿里,一会儿这个门告急,一会儿那个门告急,期盼的援军久久不至,军队士气低落,似乎难以坚持。

    到了五月十一日,弘历得知皇城的东安门告急,连续三任东安门守将都被打死,兵力告急,需要内廷禁军支援,便点了点头,允许宫廷禁军出击,协防东安门。

    传令兵走后,弘历看着陪伴自己的老臣们,无奈地笑了笑。

    “前后好像还不到一年,朕这个乾隆盛世就没了,就一塌糊涂了,现在连京师都保不住,祖宗留下来的皇宫也保不住,祖宗的老家更是保不住。

    说真的,朕这心里啊还真是挺难受的,朕自问在此之前并没有做过多少错事,就算做了,也会很快弥补,把影响消除,所以才有了这乾隆盛世。

    可是为什么,这才一年不到,朕居然输得那么惨?朕有那么强大的军队,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有能干的臣子,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结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个兰芳小国,弄得朕的江山四分五裂,朕还没有余力收复,一辈子的心血付诸东流。

    朕骄傲了一辈子,满足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皇帝,建立了一辈子的功业,就在这一年间,什么都没了,诸位,你们说,朕到底什么地方做错了?”

    老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到最后,弘历看向了一直低着头没说话的董诰。

    “董诰,你素来敢说话,你说说看,你说说看朕和大清为什么输得那么惨?”

    董诰看了看苍老的弘历。

    “皇上,事已至此,老臣可以说真话了吗?”

    “怎么,之前伱说的都不是真话?”

    “大部分都不是,只是皇上喜欢听,所以臣只能说一些皇上喜欢听的话,不然臣也做不到军机大臣,也不能被皇上如此任用。”

    弘历有些诧异。

    “连你尚且如此,那朕身边的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喜欢听歌功颂德的话,那么臣子就会说歌功颂德的话,如此讨得皇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