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七章 王杰西征(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可靠的军事将领好像都在京师保卫战中战死、被俘,弘历愣是没有给永琰留下一个可用的将才。

    无奈之下,王杰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请求领兵出征,平定乱匪。

    永琰想了想,觉得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王杰真的是他身边唯一一个还有军事经验的重臣了。

    虽然自弘历以后,就没有安排汉人乃至汉军旗的旗人单独统领军队出征,弘历相较于他的祖父、父亲更加不信任汉人,愿意任用满军旗人。

    可是时局动荡,已经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加上王杰的忠诚已经得到了证明,所以永琰考虑了一会儿,就答应了王杰的请求。

    他下旨,因为陕甘总督勒保没能保住西安府,有罪,所以革去陕甘总督的职位,降三级留任为甘肃巡抚,以期戴罪立功。

    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王杰主动请战,所以任命为陕甘总督,总领陕甘一切官员兵马,荡平群贼,安稳地方。

    王杰领命。

    随后,永琰交给了王杰一万人的兵马指挥权。

    虽然人少,但这也是永琰能交给王杰最多的兵马了,剩下来两万人,那是真的要用来保护他自己的兵马,实在不能调动了。

    小朝廷在山西整顿来整顿去,也只整顿了一万多旗人壮丁出来,无奈之下又强征了一万多汉人壮丁,宣布收纳他们进入八旗汉军序列之中,强制把他们变成旗人,然后编入军队。

    如此才勉强凑出来三万“八旗护军”。

    能给王杰一万人已经是非常多了。

    当然永琰也知道这个数目绝对不算多,所以给了王杰招募兵马的权限,允许王杰在陕甘之地招兵买马恢复陕甘绿营建制,以此与群贼作战。

    王杰领下命令,于兰芳十年、兴安元年正月十三日誓师出征。

    出征之前,王杰了解到目前整个陕甘地区的局势非常不妙。

    首先就是关中腹地,西安府已经被王小二、陈大刀和张秀才三支义军分别占领。

    在凤翔府,有孙青莲的“青莲军”、刘满山的“凤翔军”和赵六的“天道军”三支义军。

    在延安府,有李政的“大唐”叛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在同州府,有朱光鼐的“大明”叛军。

    在汉中府,有张定军统领的叛军。

    就算是在山西南部,也有解州的关猛叛军,还有潞安府赵长治的“大宋”叛军。

    另外在甘肃,目前已知的叛军就有三支,分布在兰州府、平凉府和秦州。

    可以说到处都是叛军。

    唯一能称得上是好消息的是,各地因为之前的募兵勤王令,也出现了打着大清旗号保境安民的诸多团练武装。

    他们组建的目的是防止家乡被破坏、自己的财产被侵犯,所以基本上和那些反清义军是对立面的。

    王杰领兵出发之前,双方已经打得天花烂漫了。

    王杰率领清军抵达这些地方,基本上是一个被欢迎的状态,只要王杰愿意出兵帮助地方团练武装打败反清义军,那么团练武装至少愿意给清军提供一些粮食。

    就比如王杰领兵抵达潞安府的时候,面对人数已经超过两万人的赵长治率领的“大宋军队”,他立刻指挥军队出击,配合当地团练武装打击赵长治。

    清军三战三捷,把赵长治的军队打得大败。

    赵长治被迫退守屯留县,王杰率领清军和团练武装一万余人联合攻打屯留县,很快取得了胜利,攻破了屯留,杀死了赵长治,平定了这支“大宋军队”。

    大宋军队颇有乃祖风范,以不善战闻名,于是赵宋王朝光复的希望就这样被毁灭了。

    接下来,王杰打算去解州对付关猛起义军,并且希望潞安府的团练武装和他一起去。

    但是团练武装拒绝了王杰的请求,表示愿意提供粮食,可他们只愿意保境安民,守护家乡,对于出去征战没有太大的兴趣。

    王杰再三劝说,对方也不答应,于是只能带着粮食离开。

    王杰也清楚,带清现在的势头是一天不如一天,局面一天比一天差,早就没有了之前的号召力。

    现在大家伙儿都知道带清皇帝给人家拉出去全国巡演了,也都担心带清什么时候就无了,能留着辫子已经是带清余威的表现了。

    还让他们跟随带清军队作战?

    那是不行的。

    大家在本地打个配合,你好我好大家好,指望咱们跟着你们出去卖命?

    那多少有点问题。

    王杰虽然生气,部下也有军官劝说王杰攻打这些不知好歹的汉人武装,但是王杰拒绝了。

    “此时此刻,天下都在疑虑之中,攻打他们,只会让团练把大清军队当成敌人,对大清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不能这样做。”

    王杰拒绝了部下的建议,打算用自己的办法恢复大清的威望。

    具体的办法就是打胜仗,在打胜仗的同时,用俘虏扩充军队,增强军力,以此恢复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