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明天军讨伐兰芳!(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其实他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想要在周边地区开战,和那些反清武装真刀真枪的对对碰,可实在架不住有些反清武装的脑回路不正常。

    赵学宁一般听说周边什么地方出现了反清武装,都是派人去接触观察,然后劝他投靠兰芳,不要独立作战,否则一旦成为兰芳和带清的双重敌人,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赵学宁把米国的外交策略玩的很熟练。

    慑于兰芳三十万大军的威慑力,那些刚刚起事的小型反清武装很快就接受了兰芳政权的改编,然后在兰芳军事教官的带领下向兰芳控制区转移,接受兰芳军队的制式训练。

    赵学宁对这些小型反清武装的政策一般是从编制上进入民团编制,等基础训练之后再以兰芳民团的身份返回家乡建立根据地,协助周边的兰芳势力从底层控制地方,展开反清斗争。

    虽然大军不方便攻城略地,行政上限的提升也没有那么快,但是赵学宁没有放松对周边地区的控制,没有放松对带清的瓦解。

    他采取了之前在两广和福建的渗透方法,派遣工作组和小股精锐部队前往地方,在地方招募流民建立兰芳的编外民团,展开训练。

    训练的同时,他们注意打听当地的一些消息,打探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与清政府的合作者、旗人的包衣奴才之类所掌控的田产、房产。

    然后他们会专门挑选这样的地方展开进攻,在兰芳专业教官的指导和兰芳制式兵器的武装之下,这些编外民团虽然没什么标准训练的基础,对付那些民兵都不如的家伙们还是很轻松的。

    往往一两次战斗就足以让工作组组织的小部队获取一定量的土地、军事资源和人口,再利用这些东西组织人口建设集体农庄,使之成为根据地。

    获得根据地之后,招募流民,获取丁壮,组织民团,一边农耕一边进行军事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进攻,获取更多的资源,组建更多的农庄,逐渐扩张根据地,增强实力。

    因为有了七省之地作为直接的基础,以及之前的大战之后兰芳控制区周边的地区实际上大部分进入了无政府状态,没有清政府组织反动力量进行阻击,工作组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当初在两广和福建还要用宗族械斗当幌子,生怕被带清官府提前发现,现在不怕了。

    反正战争和种种因素导致兰芳控制区周边流民遍地,只需要一点粮食和武器就能招募到很多流民组建民团,根本不担心没有办法发展起来。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清政府存在以及能维持生产秩序的地方,不是大中型城市比如合肥、安庆、徽州等等,就是地主老财和旗人、包衣奴才这些中上阶层在地方的不动产。

    组织流民干他们,准没错。

    而且该说不说,这其实也是赵学宁锻炼、培养行政人才的一个方式。

    赵学宁在长沙搞行政培训班,除了上课学习书本知识,也是要有实践经验的需求才能委以重任。

    所以行政培训班的数千名学生首先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考核之后,这些学生会被外放到湖南本地的一些集体农庄内进行一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结束之后,他们就会被丢到四川等地去开创新的集体农庄,从无到有的拉起一个行政单位。

    接触反清义军、收编成规模的武装组织这些重活当然不会交给他们,那都有专业人士去完成,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收拢流民、找寻土地、建设农庄。

    初出茅庐的学生们很难说能把一个标准行政区交给他们治理而不出问题,所以赵学宁就给这些学生们布置了任务,学有所成之后,直接丢到外面去开创、建设农庄。

    赵学宁除了在工作小组里面安排有军事经验的军事教官跟着他们保护他们的安全,其他行政、宣传方面的事情都交给那些初出茅庐的新手们。

    如果他们成功了,等到了大军抵达的时候,把已经建设完成的农庄交给了政府接收,那么他们就可以正式毕业,得到认可,成为一名有经验有能力的兰芳预备官员,可以进一步的任用。

    如果失败了,乃至于身死,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了成为反面教材之外,也只剩下一声叹息。

    特殊时期培养人才的特殊方式总是需要代价的。

    从兰芳九年八月开始,到兰芳十年的三月,七八个月的时间,赵学宁派出了二百多个工作组前往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乃至于山东等地组织兰芳的民团势力。

    根据目前赵学宁所统计的,有一百八十七个工作组成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集体农庄,有五十多个发展的十分迅速,已经在以上各省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但同时,也有二十个工作组失联、或者明确传回了失败讯息。

    工作组失联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天灾,遇到大水、泥石流、大风等等而遇难。

    但是更多是因为人祸。

    比如遇到了清军溃兵,不敌而被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