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出大同(1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南边被赵学宁解决了一个皇帝。

    北边,杜淮统领第三兵团的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也正式向山西发起了进军。

    赵学宁下令第三兵团进军的主要目的很简单,一共是两個。

    一个是夺取大同。

    大同有着煤都的称谓,储藏的煤矿资源非常丰富,赵学宁打算攻取大同,获取大同的煤矿资源以提供给民用和工业使用,增强兰芳的工业能力。

    另一个就是给带清的太原小朝廷以军事压力,让他们想起被兰芳压制的恐惧,不敢肆意妄为到处征讨,而要把主要兵力放在应对兰芳身上,给地方上兰芳工作组的行动提供时间和空间。

    西线的甘肃、陕西之地缺少能够和清军打战略决战的强大对手,与此同时,青海、新疆等地还有不少清军的驻防绿营、八旗军队,也有诸多满城存在,也可以说是带清朝廷的最后一个可靠的依仗。

    赵学宁预测带清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把驻守在青海、新疆等地的八旗军队、绿营兵召回陕甘之地乃至于山西用于防御兰芳,所以才更不能给他们在西线稳定局势的机会。

    西线的那些反清义军虽然比较拉跨,也有一大票想当皇帝的野心家,但是作为给带清找不痛快的障碍物,他们还是有一点价值的。

    就目前赵学宁所得到的情报显示,太原小朝廷当下已经形成了以王杰主军、和珅主政的基本格局,王杰领兵在外征战,和珅就在内部稳定内政,提供后勤,这两个军机大臣撑起了太原小朝廷的半边天。

    如果没有这两个军机大臣,永琰的太原小朝廷到底能不能在这个局势下稳住都是个问题。

    永琰到底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之所以地位稳固,也是因为他是弘历唯一一个自由的儿子,别无分店,在这一点上,他的运气倒是和赵构一样。

    当年赵构其他的兄弟都跟着他们的老爹、兄长北狩去了,现在永琰的老爹、兄弟们也在南边举行全国巡演,正在和兰芳控制区内的小黑子们的进行十分热切的交流。

    历史惊人的相似。

    不过永琰显然比赵构能干一点,而且也具备相当的勇气,不像赵构被那么一吓,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虽然被赶到了山西,但是一系列政策的颁布让赵学宁认为永琰并不是一个废物,也并没有因为实力上的差距而决定放弃反抗。

    他还在挣扎。

    赵学宁得知的最新消息,是永琰颁布了大规模收纳旗人的政策,这条违背祖宗的政策的颁布首先就用在了西线战场上。

    背叛反清大业的前义军首领张秀才率领部下献出西安城,成功归属带清序列,加入镶黄旗汉军。

    平定了山西南部、陕西北部和西安府地区反清义军之乱的军机大臣王杰也被收纳入镶黄旗汉军,得到了令人艳羡的超级政治待遇。

    当然了,如果说这个政策在带清尚且完整的时候颁布,应该能给汉人更大的刺激。

    但可惜的是,没有战争的催化和八旗三分之二人员的损失,永琰估计也无法颁布这条政令。

    当下作为带清统治根基的八旗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基础严重动摇到了快要坠毁的地步,带清内部的利益集团当然也溃不成军、不成建制,无法对的带清内部的改革派提出的各种主张进行有效反击。

    更别说眼下残存的数量最多的旗人还在青海、新疆等地,还没有返回太原小朝廷,根本干预不了永琰的决策,太原小朝廷几乎就是汉臣撑起来的。

    于是这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就让永琰办成了。

    反正赵学宁对永琰能做出这个改革措施还是比较称赞的,认为永琰在他先祖的基础上迈出了一个大步,从而可以更好的笼络心向带清的汉人群体,能更好的促使他们为带清政权抛头颅洒热血,从而获得加入新八旗的机会。

    可以说,这是对带清这个垂死的病人的一剂猛药,堪称十全大补丸,有一定的功效。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带清的颓势只要是个人都能看明白,在这个时候加入新八旗和带清绑定,到底不能确保子孙后代享受优厚的政治待遇,还是个未知数。

    万一今天加入,明天带清就完蛋了,那他们加入这个新八旗不就等于赶着给带清殉葬吗?

    明智的人是会权衡利弊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投入带清怀抱的人,自然就是带清的死忠,那么兰芳铲除起来也就丝毫没有心理负担了。

    赵学宁于是决定给带清的这一政策加个码。

    他派兵攻击山西,威慑太原小朝廷,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营造危机氛围,使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的定理更好的为永琰筛选出忠臣良将,也更好地为赵学宁筛选出死心塌地的汉奸。

    至少现在看起来,那个什么张秀才,还有军机大臣王杰,就绝对是可以彻底铲除掉的混帐玩意儿。

    于是,驻守在京师的兰芳军队在杜淮的率领下向山西发起了进攻。

    杜淮统领军队顺着桑干河一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