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九章 兰芳有天降猛男(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更准确的说,他发现如果想要实现共和民主的理念,他要追求的便应该是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动态平衡。

    当一个组织或者公司刚刚起步创业的时候,往往都是处在一个高度集权的状态下,比如兰芳公司最早也是赵学宁一个人做决定的。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一个人的精力不足以应付全部的事务的时候,分权也就是必然产生的情况。

    过度的集权,会走向极权专制的深渊。

    没有足够的集权,如此一个庞大的国家必然会出现一盘散沙、互相掣肘、办不成大事的困局。

    唯有在集权和分权之间达成动态平衡,才是唯一正道。

    但是想要达成这个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动态平衡,又该是如何的千难万险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自古人心难测,由众多人组成的国家,更是难测之集大成者,想要追求动态平衡,无异于在鸡蛋上跳踢踏舞、在钢丝上做平板支撑。

    随后,赵学宁发现自己现在所采取的国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制度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向这个动态平衡靠拢了。

    国务委员会是行政层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政府和大总统协商处理国务的机构,政府是其下属,是行政执行部门。

    军事委员会则主掌军事,下辖参谋总部、陆军部、海军部,是军队和大总统协商处理军务的机构,专司军事决策与军事执行。

    而关乎到二者必然重叠的军费、军事物资等等后勤事务,则由最为特殊的国防部负责协调。

    国防部专司军队后勤事务的管理,负责针对军队物资方面的需求协调行政部门予以提供,并总管后勤物资,进行监督、发放、审计。

    总而言之,国防部就是军队的大管家,但与此同时也属于国务委员会下辖政府的范畴之中,属于二者重叠交汇的特殊状态。

    另外在司法方面,在尚未正式颁布的兰芳宪法之中,赵学宁尝试增设法务委员会,下辖司法总局和立法总局。

    三个委员会各管一摊,彼此互不统属,各有各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

    不过赵学宁也注意到了所谓的三权分立就算建立起来,实际上也无法完全贯彻落实。

    尽管在各种制度的设计上,可以用法律条文规定大家各管一摊互不相关,但实际运行中,光一个钱字就能贯穿一切,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相互制衡是三权分立的初衷,但是相互制衡的追求却在实际执行之中变成了相互争斗、相互影响,谁都想做老大。

    没有哪一种体制能够真正落实各项权力相互制衡的初衷。

    而且赵学宁认为,组建国家的初衷不应该是妥协式的互相制约,而是在不违背根本大法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效率、减少内部磨损。

    制度设计的初衷应该是为了更高效更正确的办事,以兰芳目前的国家态势,也完全没有必要自找麻烦,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分立来分立去,就会搞出分离主义,把国家搞得一团乱麻。

    因此在制度设计层面,大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也是国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他拥有制度上的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同时具有两个委员会唯一的一票否决权,成为一个为国家兜底的重要存在。

    至于法务体系,因为赵学宁本人对整个兰芳无可置疑的最终决断权,所以他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打算,他打算在彻底灭亡清政府、控制神州大陆前夕再组织一批法律精英进行共同商讨,完善兰芳的法律体系。

    诚然,共和国不是理想国,共和国也有权力斗争和各种丑闻。

    但是共和理念对于个人与人权的定义是人类历史光辉的一页。

    过去不被奴隶社会、封建专制帝国社会所允许的属于人的个人意志开始觉醒,平民开始觉醒,拒绝成为耗材,人类的文明进入了下一个篇章。

    上一次,这个任务被欧洲人完成了。

    这一次,赵学宁希望这个任务由古老的东方文明来完成。

    从兰芳十年的五月到兰芳十年的十月,赵学宁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没有进行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依然在整顿内政,整顿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方方面面,并且把《共和国》整理出来的第一卷正式公开刊印发售。

    利用临时国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议,赵学宁牢牢掌控着整个国家运转的方方面面,不曾有一日懈怠过。

    于是,兰芳初步规划中的六个工业中心城市开始展现锋芒。

    冶炼工厂、锻造工厂、火药工厂、煤炭工厂、烧砖工厂、水泥工厂等等已经基本采用机器或者部分采用机器生产的有现代化工业生产雏形出现的工厂开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诞生,开始运作、产出。

    一系列建成新世界所需要的工业产品开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出现。

    与此同时,正儿八经的产业工人群体也开始出现了。

    早些时候,最早的一群工人随着兰芳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