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章 第一条水泥路(2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高了好几倍。

    根据韶州和广州那边的回应,赵学宁在长沙得知这条水泥路投入使用之后广受好评。

    这条水泥路的强度以及它的平整程度,使得人的行走、牲畜的行走以及车辆的行驶都变得很方便,最关键的是这条水泥路它不怎么受到雨水的侵扰。

    它不会像一般的泥土路一样,晴朗的天气会尘土飞扬,一旦下雨就泥泞不堪,十分难以行走,更遑论利用这样的泥土路去运输物资。

    但是有了这条水泥路之后,运输物资和行人行走在一夜之间仿佛就变成了一件很简单很轻松的事情,人们不再需要担心一条路的路况,不再需要担心下雨使得这条路泥泞不堪无法行走。

    人的办事效率和物资运输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很多,通过广州转运的物资都能够以很快的速度抵达韶州,再通过韶州转移到北部其他地方。

    这条道路的成功使得各地的兰芳新政府都非常希望道路可以通到他们的辖区,这样就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得到支援物资建设当地,也能够更快的把他们所需要销售出去的东西转移到广州港。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比如瓷器,比如茶叶,比如丝绸。

    不过道路的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选址,需要谨慎的布置,需要考察,然后才能确定该在什么地方建设一条可以使用的道路,并且确保这条道路不会快速损毁。

    有些地方不仅需要铺路,还需要修桥,有些地方除了修桥甚至还会面临着多种阻碍,比如地形的阻碍和山丘的阻碍,以至于需要绕来绕去。

    于是兰芳工业部门的一些专家被广东北部的地形条件折磨的痛不欲生,以至于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居然提出了用火药把他们修路前头的阻碍给炸掉,然后再去建设道路的想法。

    赵学宁得知以后哭笑不得,并且开始怀疑最开始想要把阻碍的山体炸掉来建设隧道交通工程的人是不是也是因为被这种情况逼得无可奈何,所以一怒之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但是不管怎么说,水泥道路的出现都意味着兰芳的交通革命已经正式展开了,随着蒸汽轮船的出现和水泥道路的出现,交通革命已经不可阻碍。

    那么铁路和蒸汽机车一旦到位,交通革命就会迅速进入高峰,全新的交通状况会给古老的华夏大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学宁有信心,在十年之内将古老的华夏大地的交通方式进行完全的变更,使得过去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交通行程缩短到十几天乃至于几天。

    诚然,想要抵达西北边疆和西南山地这些地方,想要在这些地方进行交通革命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跨越崇山峻岭,修建道路铁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新中国为了修建那些铁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以至于建成的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而这也是赵学宁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大量骑兵的原因。

    因为他并不敢保证他手下的工程队伍能够提前几百年把铁路修到新疆西藏那些遥远的地方。

    新的方法无法保证,那么就要采用古人的智慧,建设大量的骑兵,用军事力量代替交通方面的不足,确保这些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不会失去控制。

    反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骑兵目前还是非常有必要存在的兵种,哪怕再过一百年,都没有人敢说骑兵,就真的没有任何价值了。

    于是赵学宁组织了财政部和工业部进行了几次会议,建议让财政部给工业部大开绿灯,关于交通研究和建设方面的事情,财政部不要吝啬资金的投入。

    交通革命一旦进行起来,交通效率一旦提上去,数年之内,财政部的收入会呈现火箭升空的状态,层层推进,直驱大气层。

    这不是赵学宁瞎说,这可是带英明明白白经历过的事情。

    兰芳十年下半年的几个月内,赵学宁在长沙亲自监督了那些工厂的建设和投产,他亲眼目睹了那些工厂的建成,亲眼目睹了第一批工人的进出,亲眼见到了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炉产品的诞生。

    因为全新的技术已经产生,那些使用水泥建造起来的工厂厂房看上去很有现代的味道,恍惚间,赵学宁甚至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回去了,回到了那个大工业大基建的时代。

    回过神来,赵学宁才发现他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原来的那片土地,想要回到那个大工业大基建的时代,看上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无所谓了,就算是在这里,他也要完成自己心中的所想,没有人帮他建设,他就自己建设,没有人带着这个国家往前走,他就自己带着这个国家往前走。

    新时代的号角声已经吹响,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兰芳政权和中华大地都绝不可能在这一次的浪潮当中掉队。

    除了水泥道路的出现,以及六大工业基地的正式投产,赵学宁在这一期间也关注着南兰芳七省之外的事情,比如对各地反清义军的收编,比如各地工作小组对当地的渗透,比如当地的集体农庄和农民自卫队的建立。

    这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