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二章 投奔沙俄?(1 / 3)  兰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兰芳十三年五月,中华联邦陆军第二兵团及骑兵第一兵团之第一军、第二军共五万人组成蒙古方面军,以陆军总长楚腾为方面军总指挥,以第二兵团总指挥苗旷为方面军副总指挥,两人协力发动北伐。

    此番出征的目标是控制内蒙古及乌里雅苏台、全歼晋商集团与带清余孽,并扫清所有对中华联邦怀有敌意的人,并将所有蒙古王公贵族一扫而空,把所有牧民收归中华联邦统筹管理,开启整个蒙古大草原的发展新篇章。

    五月十二日,北伐大军突入内蒙古,开始对内蒙古地区各盟旗展开进攻和招降。

    如果有愿意投降的,那就收缴兵器,接受他们的投降,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愿意投降,至少可以免死。

    如果有不愿意投降的,那就打到他们愿意投降为止,如果死战到底冥顽不灵,那就消灭所有的抵抗者,将剩下的人全部抓起来,用作之后的苦力。

    反正眼下整个中华联邦都处在大建设时期,到处都需要人,三万万人口都感觉不够用,能多一个俘虏,就多一份建设的力量,在把他们的剩余价值榨干之前,他们连死亡的权利都没有。

    内蒙地区靠近南边的地方生活着原来直接接受带清中央政府领导的一群蒙古人,基本上以蒙古八旗为主,除却之前在兰芳战争中战死的,剩下来的人已经有一大半响应号召前往库伦,遵奉库伦办事大臣松筠的号令。

    但是也有一小半不愿意离开故土,就留了下来,表示要死守家园。

    中华联邦的北伐军一来,他们也不含糊,男女老少一起动员,凡是能上得了阵的,骑着马、举着刀,凶猛的向北伐军发起了进攻。

    都没等北伐军宣布中华联邦的政策,这群人就呼啸而来了。

    他们似乎知道他们蒙古八旗的身份是不可能被中华联邦政府接受的,所以也没有投降的想法,决定死战以捍卫自己的家园。

    面对这群死战分子,楚腾当然也没有任何的宽容,他下令联邦骑兵发起进攻。

    训练完成的联邦骑兵们很快发起了犀利的进攻,以转轮手枪作为远程火力,同时配备着近战马刀,身着胸甲,既能远程攻击,又能近战肉搏,还有一定的防御力,把那一群在带清控制下早已大不如前的最后的蒙古八旗抵抗者们打得全军覆没。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

    中华联邦刚刚训练完成的骑兵兵团虽然没怎么上过战场,但是一個个都展现出了极强的作战能力和作战素质,根本不是那群临时抱佛脚的家伙们能相比的。

    他们在远程使用转轮手枪作战,并且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早期骑兵的骑射战术,并不执着于马上拼杀,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火力优势,充分发挥机动作战的能力,对使用落后弓弩作战的蒙古八旗造成大量打击。

    蒙古八旗骑兵们纷纷坠马而亡,很难进行有效的反击,最后他们似乎也意识到拼骑射不是联邦骑兵的对手,只能选择拔出马刀寻求近战,而联邦骑兵则继续骑射战术,直到子弹差不多打空了之后才拔出马刀展开冲锋。

    而到了联邦骑兵展开冲锋的时候,蒙古八旗马队已经折损过半,难以为继,一波冲击劈砍之后,很快全军覆没。

    以这样的战术方法,联邦骑兵大获全胜,从五月十二日北伐军正式发起进攻开始,到五月二十六日,这十四天的时间里,联邦骑兵横扫内蒙五十四个旗,几乎已经把不愿意离开家乡的蒙古八旗人员扫荡一空。

    一开始蒙古八旗还有那么一点点勇气,敢于和北伐军作战,后面北伐军声威大震,每战必胜,渐渐的蒙古八旗就失去了打下去的勇气,想逃跑。

    可问题在于他们一帮男女老幼混在一起,武德衰退,速度又能有多快?

    中华北伐军这边全都是专业骑兵,一追一个准。

    五月二十七日,楚腾直接下令骑兵部队化整为零,以一个骑兵连队作为作战单位分散出击,到处展开进攻、抓捕俘虏,进展十分顺利,还出现了一个骑兵连队俘获三千多人的情况出现,联邦骑兵战绩斐然。

    至六月初三,北伐军基本上扫清了内蒙古西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的抵抗者,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赵学宁则安排了控制辽东的第四兵团发起攻击,以策应北伐军的行动。

    所以完成既定作战目标之后,北伐军集中兵力,直接开始向库伦城和乌里雅苏台城发起行动。

    当时,带清残余势力以库伦城为中心,而乌里雅苏台地区与之为敌的蒙古部落联盟则以乌里雅苏台城为中心,两方面进入了一个对峙的状态。

    在中华联邦发起北伐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从带清覆灭的消息传到草原上开始,这双方已经进行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战斗。

    蒙古部落联盟方面败多胜少,而且因为很多人根本禁不住带清方面的重金诱惑,经常进行窝里反、临阵倒戈等等战术行动,所以损失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而带清方面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战斗意志是在线的,并且由于更多物资的加成,短时间内没有什么物资和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