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七章 龙驹仙岛(2 / 4)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亮,我们上岛。”

    。。。。。。。。

    暴风雨在半夜时停了,海面上恢复了平曰的平静,李庆安命船靠岸,众人牵着战马、抬着伤员上岛了,整座岛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浮在水面上,呈长条形,宽约两里,长六七里,东高西低,表面已经风化成土,由于大量海鸟栖息,使海岛上土地十分肥沃,环岛林木茂盛,中间地势平坦,长满了大量的牧草,东北一角被开辟成了良田,麦浪金黄,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

    岛上的环境使李庆安十分满意,尤其有大片牧场,足以够他的战马放牧,士兵们一声欢呼,骑马向牧场奔去,不多时,牧场上便布满了军马。

    “将军,你看,那就是应龙寺。”

    张平伯指着远方的高岗道,李庆安顺他手指方向望去,只见黑色的山崖上有一座金黄色的寺庙,庙宇不大,最多十几间屋子,正有两名僧人向这边奔来。

    片刻士兵领来了两名老僧,老僧对李庆安合掌施礼道:“阿弥陀佛,欢迎将军来龙驹岛。”

    李庆安见他俩愁眉苦脸,显然是言不由衷,便微微一笑道:“请问两位大师法号,岛上有多少人?”

    “贫僧法明,这位是我师弟法海,本来小庙里有十四名僧人,因唐蕃大战来临,弟子们都离开寺院到河西去,庙里只有我师兄弟二人,粮食很少,只够我们自己吃。”

    “我们有足够的粮食,不过岛上可有淡水?”

    “有!我们寺庙后面有一眼热泉水,终年泉水不绝,热气腾腾,完全够军队饮用。”

    “那岛上其他居民呢?不是听说还有几户羌人吗?”

    “本来岛上有七户渔民,唐蕃战争爆发,基本都离开了,只剩下一户,是祖孙二人。”

    “好吧!我明白了,应龙寺我们暂时征用了,我会给你们补偿,足够你们重建寺院。”

    说完,李庆安也不管两名老和尚愿不愿意,回头挥手令道:“把受伤的弟兄们都抬进寺院去,好好调养。”

    众人答应,一起动手,将两百多名伤兵向山上寺院抬去,二十几名女护兵拿着药品纱布,跟着一起上山了。

    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船里的粮食,盐以及各种物质都搬上了岛,并在山脚下搭建了一百多顶帐篷,开始埋锅造饭,岛上变得异常热闹。

    一顶帐篷里,李庆安正和几名大将商量以后的安排,李庆安迅速画了一张青海四周的草图,对众人道:“青海的东岸便是赤岭,那里驻扎着吐蕃重军,唐军驻扎的鄯州距离青海至少还有一百五十里,我们唯一的机会就是从东北角的谷地离开,那里原来是汉朝的西海郡,是大通山和赤岭的交汇处,有一条宽约百里的峡谷,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不能肯定西海郡那边是否有吐蕃军驻扎,如果有大军驻扎,事情恐怕就有点麻烦了。”

    荔非守瑜沉思片刻便道:“七郎,伤兵们复原需要时间,如果西海郡那边有吐蕃重兵把守,一场恶战后谁都活不了,所以我建议把伤兵暂时留在龙驹岛养伤。”

    “元光,你的想法呢?”李庆安又问白元光道。

    白元光笑道:“我赞成守瑜的想法,刚才我问过老和尚,吐蕃军的船只在年初时才路过一次海岛,而且并没有上岛,眼看冬季要来临,他们更不会过来,暂时把伤兵留在岛上,等我们探查完海西郡的情况后再作决定。”

    李庆安的目光又投向了荔非元礼,荔非元礼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别问我老荔,我只管听命打仗。”

    “好了,现在说说我的想法。”

    李庆安指着青海周围道:“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赤岭的背后,大非川的北面,如果这座岛成为唐军进军的跳板,那我们等于是在赤岭后背插了一把刀,又像用刀顶住了大非川的腹部,这将成为一支极其重要的奇兵。”

    “七郎的意思是说,要永久占领龙驹岛吗?”

    “对!”

    李庆安肯定地点了点头道:“至少是我们安西弓骑兵的基地,我想在这里修建一座城堡,等风暴一停,我就去鄯州,向哥舒大帅提出这个建议。”

    。。。。。。。。。

    中午时分,青海的第二次风暴来临了,海面上狂风大作,天空乌云如墨,顿时电闪雷鸣,天地昏暗,俨如进入了黑夜,巨浪澎湃,狂风呼啸,暴风骤雨席卷而来。

    唐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将所有马匹赶到山崖下,帐篷又重新紧靠山崖搭建,这里有山体阻拦,受狂风暴雨的影响很小,士兵们挤坐在帐篷里,听着外面青海龙王的咆哮,每个人的心中都十分紧张,仿佛是末曰即将来临。。。。。。

    可第二天一早,青海便彻底恢复了宁静,风和曰丽,湛蓝色的海水俨如一块巨大的宝石,一眼望不见边际。

    李庆安漫步来到海边,欣赏这湛蓝的海水,一群群海鸥在他头顶盘旋,在后世,他曾经来过青海湖,那时的青海湖,远比现在小得多,水也没有这样清澈透亮。

    李庆安伸了一个懒腰,深深地呼吸这清新而带着海腥的凉风,他忽然生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