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六章 金满县令(3 / 4)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怨恨也消失殆尽了。

    “陈县令在吗?”门口忽然响起了孙县丞的声音。

    陈母连忙对媳妇道:“咱们先给他个面子,晚上你再好好教训他。”

    陈妻点点头,连忙站起身跑进屋,拿出一件旧长袍,给丈夫披上,又把他的头发整理了一下,低声道:“你去吧!”

    陈忠和望着妻子脸上的红指印,心中不由一阵懊恼,“娘子,我。。。。”

    “快去吧!孙县丞在外等着呢。”

    陈忠和转身开了门,只见县丞孙立笑眯眯地站在门口,便笑道:“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守城门的衙役来禀报我,说咱们县的叫花子县令回来了。”

    陈忠和苦笑一声,“快请进吧!”

    孙立走进院子,陈妻已经在葡萄架下摆了桌子和胡凳,又端来一壶凉茶,却趁孙立不注意,偷偷用湿毛巾替丈夫的脸上擦了一下。

    陈忠和给妻子使了个眼色,便笑着坐了下来,给他倒了碗茶随口问道:“县里的情况怎么样?”

    话一出口,他才忽然想起自己已经不是县令了。

    孙立笑了笑道:“前几天吏部派人送来了你的免职牒文,李使君又驳了回去,说你是清正廉明的好官,并推荐你为西州录事参军,不好意思了,现在我是金满县县令。”

    都督州的录事参军也相当于太守州的长史,主管一州政务,陈忠和愣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孙立感慨道:“这几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陆陆续续来了很多新军户,还有一千匠户,新军户基本上都安置在西州,所以李使君才决定让你去西州,陈兄,你重任在身啊!”

    沉默了片刻,陈忠和问道:“那程都护呢?他做什么?”

    “程都护已经被调回长安出任金吾卫将军,现在北庭军政大权都在李使君手中,我估计朝廷准备打碎叶了。”

    “你怎么看出来要打碎叶?”

    “朝廷在备战呢!这几个月朝廷连续送来了三批军用物资和四十万石粮食,李使君又在新军户中招募了八千士兵,新兵驻守各县,而老兵都调去了五城堡中,五座新城堡驻军一万两千人,最远已经到夷播海了,这不就是要打碎叶的先兆吗?”

    陈忠和默默地点了点头,自己真是糊涂了,朝廷要打碎叶,怎么可能降罪李庆安,自己还跑去告御状,难怪李庆安说自己幼稚,确实傻啊!

    “爹爹,你看我默写的《论语》对不对?”

    他女儿拿着一张纸跑了出来,陈忠和接过,见女儿默写的竟是《论语。学而》,陈忠和不由有些发愣,他虽然是进士出身,却没有想过要教女儿读书,只是让她识了几个字,一门心思都扑在儿子身上了,自己才离开北庭四个月,女儿居然会默论语了。

    “琴儿,你会读吗?”

    “会!”

    陈琴儿背着手,摇头晃脑背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孙立在一旁笑了,“这也是李使君与众不同之处,他办了一百座学堂,无论汉胡,十龄以下孩童一律免费就学,不仅如此,还办了女学堂,读书学琴,一般都是汉人的女儿去读,我的两个女儿也进了女学堂,据说教琴的女先生可是长安最有名的琴师。”

    陈忠和眉头一皱,问道:“可办这么多学堂,先生从哪里请来?”

    “东拼西凑呗!”

    孙立笑道:“所以连王昌龄、岑参那样的大诗人也出来教孩童了。”

    说到这,孙立十分感慨道:“我非常赞成李使君的观点,他说要想胡汉长相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胡人汉化,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汉人的教育,从根子改变他们,否则胡是胡,汉是汉,一旦汉人出现内讧,便给了胡人机会,五胡乱华,莫不如此,现在大唐朔方范阳的胡人附而不融,一旦中央朝廷衰弱,大唐必重蹈魏晋之乱,忠和兄,李使君目光深远啊!”

    “我明白了,孙兄是李使君派来找我的吧!”

    孙立抚掌大笑,“忠和兄果然聪明,一猜便中,不错!我确实是李使君派来劝说你,忠和兄,李使君宽宏大量,目光图远,在他手下做事,是我们的机会啊!”

    陈忠和点了点头,“我明白孙兄的苦心,此事让我再想一想,好吗?”

    “好的,那我就先告辞了。”孙立站起身拱手道:“李使君说,如果忠和兄想通了,可直接去北庭城找他。”

    孙立走了,陈忠和背着手在院中来回踱步,这时他妻子走上前柔声道:“夫君如果不想做官,咱们就回老家种田去。”

    陈忠和轻轻抚摸着妻子的头发,见她发鬓中已经出现了白发,便叹了口气道:“我是开元二十七年的探花郎,当年比我排名差很多的同科进士都已经做到工部侍郎了,我却被贬到北庭做了近十年的县官,说到底是我没有遇到伯乐,程都护给了我救急之钱,却不用我,李使君却不仅救了我全家,还给了我一个重新展翅高飞的机会,娘子,我已想通了,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