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鸿门宴会(3 / 4)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严重的旱灾也波及到了这个酒楼的生意,平时生意都冷冷清清,但今天晚上倚松楼却格外热闹,刚刚抵达汴州的河南道观察使李庆安包下了整个酒楼,宴请汴州地方官以及一些地方名望贤士,共商抗旱大计。

    接到请帖的有一百多人,太守、长史、司马、各曹参军,县令、县丞、县尉、主簿等等各级官员二十余人,然后便是开封县及陈留县的大户豪门八十余人,这些大户豪门有的是退仕官员,有的是商人大贾,有的是地主老财,他们大多有勋官在身。

    勋官就相当于今天的三八红旗手,五一劳模之类,也有品阶,比如正二品的上柱国,从二品的柱国等,主要是为了表彰普通民众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比如纳粮多、办学、为国打仗等等,这是一种荣誉,但中唐后勋官开始泛滥,安史之乱后,朝廷大量征集民夫,又无钱打赏,便用勋官来凑数,有人捐钱得了个正四品的上轻车都尉,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也是正四品的官员了,不料给他赶车的马车夫苦笑道:“这位爷,我还是个上柱国呢!”

    话扯远了,先回来,这些名望贤达听说观察使请自己吃饭,一个个格外重视,从中午便开始准备了,上好的绸缎袍子换了一件又一件,梳洗得干干净净,带上纱帽,脚蹬软底乌靴,腰上再束一条革带,但也有人隐隐觉得不妙,共商抗旱大计,不会是让他们出钱吧!

    离开宴时间还一个时辰,便有姓急的人坐马车来了,酒宴设在二楼,主人未来之前,暂时还不能上去,大家便在一楼的大厅里喝茶聊天。

    “这位李使君是何许人物?有什么背景?”一名不太关心时事的大商人问道。

    他的无知立刻招来了一片鄙夷的目光。

    “姬兄,你也未必太无知了吧!李庆安都不知道吗?北庭节度使,这次汰渍档清洗的第一人。”

    “哦!莫非是那个马球打得极好的安西李神箭?”

    “就是他!本来被贬到柳州,又摇身一晃来做河南道观察使了。”

    。。。。。。“喂!喂!有传闻说贵妃娘娘看上了这个李庆安,是真的吗?”

    “嘘!小声点,这可不能乱说。”

    。。。。。。。“赵兄,你说今晚李庆安会不会让我们交钱?”

    “谁知道呢?估计是得出点血了。”

    。。。。。。。众人议论纷纷,在一楼的一间雅室里,太守吴清正在和汴宋船行的大东主徐闵之,以及陈留四海船行的大东主陶贵商量着漕工之事。

    徐闵之约六十岁,是个干瘦的小老头,他是漕运世家,家资巨贯,他长得虽干干瘪瘪,却娶了十八房小妾,在他占地百亩的大宅中修了十八花馆,每馆住一名小妾,是汴州有名的风流韵事。

    此刻他忧心忡忡道:“吴太守,事情恐怕不妙,那李庆安今天在漕工中招募了二千人,说是赈灾民团,我很担心漕工施压不成,反而会被他控制住。”

    吴清的脸色十分阴沉,他哼了一声道:“你们真没用,连自己的雇工都控制不住吗?”

    旁边长着肥头大耳的陶贵苦笑一声道:“现在怎么控制,水位这么低,根本就无法行船,没有活干,可家家户户都要吃饭,我们又不可能养闲汉,这李庆安给钱给粮,漕工自然就跟着他走了,没办法啊!”

    “奇怪了,他哪里来这么多钱?”

    吴清自言自语,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呼喝:“河南道观察使李使君到!”

    李庆安来了,吴清立刻对二人道:“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漕工聚众必须再坚持五曰,你们记住了吗?”

    两人无奈,只得点头道:“我们记住了。”

    吴清起身向外走去,这时李庆安在几十名亲卫的簇拥下已经进来了,他拱手对众人笑道:“今晚感谢大家赏光,希望大家吃好喝好!”

    “哪里!李使君设宴,我们三生有幸。”

    吴清上前施一礼,笑道:“李使君今天很忙啊!”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没办法,圣上既然让我负责协调河南道抗旱事宜,我只好尽力而为了。”

    他又对众人道:“时辰不早了,大家都上楼吧!我们早点开始酒宴。”

    众人纷纷站起身,走上了二楼,一共摆了十桌酒宴,每个座位前都有客人的名字,众人各自入席,乱哄哄好一阵,才渐渐安静下来。

    “诸位安静!”

    李庆安举起一只酒杯高声道:“今天请各位地方官及地方贤达一起来这里聚会赴宴,是为了商讨抗旱事宜,我是圣上任命的河南道观察使,担负抗旱重任,我已向圣上保证不让一个人饿死,不会发生饥民闹事,可是我一来汴州,就有两万漕工闹事,给我当头一棒。”

    说到这里,李庆安的目光变得冷厉起来,他扫了一眼徐、陶两个船行的大东主,两人都心虚地低下了头。

    李庆安重重哼了一声又继续道:“我既来河南道,就要按照我的方式来办事,以后河南道各州官员都得适应我的风格,而不是我来适应你们。”

    他的声音非常严厉,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