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2 / 4)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立刻陷入了后宫嫔妃的莺莺燕语之中,过去的宠妃,过去的爱人,又陆续在他生活中出现了,或许是知道自己享乐的时光已经不多,他这几个月陷入了一种对肉欲的极度渴求之中,夜夜寻欢至通宵达旦,曾经爱得痴狂的杨贵妃也因那次出宫事件,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裂开了一条细细纹路,表现出来,就是他们之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了。

    对体力和精力的无节制挥霍,使李隆基已经没有精力应对大唐突来的两大边疆危机,这也是他陷入被动的原因,相国党和张党联合对杨国忠的绞杀,他被迫同意了。

    李林甫关于调高仙芝为剑南节度使和启用李庆安的建议,他也接受了,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应对方案。

    此刻李隆基手摁着额头,正半倚在龙座上,听见一阵脚步声传来,他略略抬起头,又一次看见了李庆安那矫健的英姿,李隆基不由暗暗叹了口气,李庆安年轻有力的步伐使他又想到了自己作太子的时候,那时是四十年、还是三十年。。。。。。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臣李庆安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庆安躬身施礼,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爱卿免礼!”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他取过一本万言书,这是李庆安被贬黜时给他上的万言书,书中所有的担忧都在万言书中一一验证了。

    将高仙芝调离安西是不容置疑的,不是因为他在吐火罗战役中失败,毕竟那不完全是他的责任,但丢失碎叶却是高仙芝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大食的事先估计不足使他没有及时调兵防护碎叶,导致碎叶失陷,所以高仙芝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但重新任命谁为新安西北庭节度使,却引起了一番争论,李林甫建议任命副都护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很显然,高仙芝是李林甫的人,他可以通过高仙芝继续影响封常清。

    而张筠则提议河东节度使张齐丘为安西节度使,但李隆基却想到了李庆安的万言书,他命人从书库中将这本沾满灰尘的万言书找出。

    ‘合纵连横,共击大食!’

    这就是李庆安这本万言书中的精髓,上一次李隆基只是草草翻了一遍,里面的很多内容他都忽略了,而这次他再重新反复读这本万言书,书中将大食定义为与大唐同样强盛,同样疆域万里的大国。

    ‘绝不可视同康石等胡国而轻之。。。。’书中的一句话点透了高仙芝失败的根源,正是这本万言书,使李隆基力排众议,重新启用李庆安。

    “这次爱卿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可谓临危受命,现在我大唐在岭西利益丧失殆尽,亲唐的宁远国君被杀,和义公主下落不明,碎叶再次落入都摩支之手,亲唐势力尽遭屠戮,朕心痛之极,望爱卿能力挽狂澜,一改大唐的颓势。”

    李庆安微微点头,道:“臣在北庭时,曾委托碎叶的汉人商贾去调查大食的局势,那时臣便知道大食内战已近尾声,所以臣并不赞臣对吐火罗用兵,但现在臣却认为,形势未必完全偏向大食一侧,我们大唐还有机会。”

    李庆安的最后一句话,让六位重臣和李隆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李隆基连忙道:“有何机会,爱卿快快讲来!”

    李庆安施了一礼,又向六位相国略略点头,这才笑道:“陛下,各位相国,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与大食作战,首先就是要对大食有深刻的了解,臣不仅从碎叶商人那里打探,甚至还派参军裴瑜,也就是裴相国的长孙以商人的身份深入大食,以了解大食的政治、宗教、地理等等详细情报,具臣所知,大食内战时,起义一方有三大势力参战,什叶派、呼罗珊人、阿拔斯人,在起义之初,众人都一致同意由什叶派首领沙里克出任新哈里发,但最后却是阿拔斯首领艾布。阿拔斯夺取了哈里发之位,所以什叶派和阿拔斯之间已经埋下了内战的种子,他们之间的内战何时爆发,臣不知道,但这是一个机会,什叶派的主要势力范围在河中地区,一旦内战爆发,阿拔斯将无暇顾及碎叶,这就是我们重夺碎叶的机会。”

    李庆安的一番话,听得所有人都面面相视,李隆基缓缓点头,这才是他想用的人,透彻了解大食的国情,这时,李林甫问道:“李使君,如果你所说的黑衣大食内讧已经平息了,又当如何?”

    李庆安拱手笑道:“请相国明鉴,如果黑衣大食内讧平息,高将军就不可能一度横扫吐火罗,黑衣大食早就派重兵驻防吐火罗了,而且卑职问过洛阳的康国胡商,三个月前,什叶派并没有遭到镇压,当然他们或许会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内讧,但无论如何,什叶派的不满必然是大食内部的一颗火种。”

    “说得好!”

    李隆基赞道:“不管是大食有机可趁也好、无懈可击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爱卿对大食和河中局势的了解,此任非你不能胜任,不知爱卿还需要朝廷做什么样的支援?”

    “陛下,臣有三点期望!”

    “爱卿请言。”

    李庆安早有腹案,他朗声道:“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