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二章 翁婿和解(3 / 3)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大家喝了这杯酒!”

    酒杯一杯,众人一饮而尽,李庆安也特地对独孤浩然举杯笑道:“也祝丈人早曰入相。”

    独孤浩然心中一跳,眯着眼笑了,和李庆安轻轻一碰杯,“也祝你拥立成功。”

    两人目光一触,都心知肚明,一齐举杯,将酒一饮而尽,众人坐下,有说有笑,宴席上变得热闹起来。

    这时,裴明意和裴知礼在父亲的授意下,来给李庆安敬酒,两人都是二十出头,聪明能干,李庆安很是喜欢,便笑道:“两个表弟现在在做什么?”

    明意是兄长,连忙道:“我们都在弘文馆读书,今年都已通过明经科的考试,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所以我们还想参加明年的进士科的考试,以后还请姐夫多多关照。”

    “都是自己兄弟,那是一定的,如果你们愿意来安西,我倒可以给你们安排些事做。”

    李庆安沉吟一下,又道:“或者河西也可以。”

    裴旻和独孤浩然对视一眼,他们都听懂了李庆安的言外之意,裴旻连忙问道:“庆安要改任河西吗?”

    李庆安摇摇头,笑道:“因为严重兵力不足,储君很担心回纥入侵河西,今天便答应了我,准备暂时把张掖以北划给安西,凉州划给陇右,这样甘州、肃州、瓜州和沙州就由我来管辖,如果两位表弟不嫌弃,可以在这四州中任选一县出任县丞或者主簿。”

    裴旻大喜,他的两个儿子都已通过明经科考试,在科举上已经足够,因为一时没有实缺,所以他才让儿子继续参加进士科考试,而既然李庆安有心栽培自己两个儿子,他们就没必要再去考进士了,他知道河西有几个好县,诸如张掖县、酒泉县和敦煌县,都是人口众多,比较富裕的大县,容易做出政绩,让他们做几年县丞或主簿,然后再调进京,升迁就容易了。

    “那就拜托庆安了,来!明意和知礼,你们兄弟俩再敬姐夫一杯酒。”

    两兄弟又向李庆安敬了一杯酒,这时,旁边的独孤浩然也有些心动了,他在桌下轻轻踢了妻子一脚,给她使了个眼色,指了指李庆安。

    裴夫人明白丈夫的意思,他拉不下这个面子,便让自己开口,她便笑道:“七郎,你能不能也提携一下明月的哥哥,他为人太老实,只会埋头做事,不懂迎奉上司,当了四五年官,还是一个小县主簿,让他来帮帮你吧!”

    独孤夫妇一共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明镜、明月和明珠,其中长女明镜和亲死在契丹,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叫独孤明远,没有考上科举,靠父亲的门荫得了一任小官,在光州任定城县主簿,和光州太守的关系很僵,一直便难以提拔,独孤浩然自己的仕途也不稳定,所以也难帮助儿子,其实裴夫人也想过让李庆安帮忙,只是她又不想让儿子去安西,那儿太远了,今天李庆安居然提到了河西,虽然还是有一点偏,但比安西要好得多,裴夫人便动心了。

    李庆安点点头道:“其实明月也给我说过,我这次回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提携一下自己兄弟,如果明远愿意的话,我打算任命他为甘州的录事参军兼张掖县县令,主管甘州政务。”

    独孤夫妇喜出望外,这时独孤浩然已经完全抛弃了对李庆安的成见,他欣然道:“那我立刻写信让明远回京,还烦劳庆安给吏部说一声。”

    李庆安笑道:“不妨,储君答应了我,县令及县令以下官员由我直接任命,而录事参军是军职文官,更不须通过朝廷,我直接任命便可,无论安西或者河西都是都督州,并没有太守,所以,实际任命权都在我手上,可以让明远直接去张掖,我自会向吏部备案。”

    其实和独孤浩然和解,也是李庆安这次回京的重要目的,独孤家族是关陇大族,他们和长孙家族、宇文家族以及裴氏家族都关系极好,互相联姻,比如独孤浩然就娶了裴耀卿的女儿为妻,而裴旻的妻子则是长孙全绪的妹妹,正是这种姻亲关系,使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政治集团。

    李庆安既娶独孤明月,那他就和这些关陇大族搭上的关系,他需要得到他们全力支持,反过来,他也要扶持关陇大族,使他们能够在大唐的政局有话语权。

    这时,李庆安又对独孤浩然笑道:“我听明月说过,再过十几天便是丈人的寿辰,不如多请一些亲朋好友,一齐来给丈人祝寿,我正好也在长安,可顺便多认识一些亲戚朋友。”

    裴旻反应极快,他一下子便明白了李庆安的用意,便笑道:“那好,到时我来主办,把和我们有关系的各大家族都请来,一齐给庆安认识认识。”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