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五章 禄山送牛(2 / 3)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将面对的局势纷繁复杂,要想重建开元盛世,谈何容易,莫说开元盛世,就算要重新统一大唐,削除地方军阀,那也难上加难之事。

    财政不继,兵力疲弱,土地兼并严重,逃户加剧,民不聊生,官民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境地,如今,他拿什么去平定四方?

    李豫叹了口气,“师傅,这中间的乱局,我该从何入手?”

    在李豫身后不远,站着他的师傅李泌,李泌自从离开李庆安后,便专心辅佐李豫,李泌劝说他积极参与朝政,逐渐抓权,尤其要信任李庆安,以期得到外援。

    李泌明白李豫的烦恼,便慢慢走上前道:“殿下也不用过于焦虑,凡事都自有其运行规律,有生即有灭,虽然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太差,毕竟殿下是正统,谁也不敢轻易出头,连安禄山只敢说是接任河东节度使,关键是要稳定住局面,不要让局势失控,然后再徐徐图之,不可打草惊蛇,待机会出现时便果断出手。”

    “师傅,凡事有轻重缓急,眼下之事,何为急?何为缓?请师傅教我。”

    “殿下,当务之急是要登位,要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此事不能拖,拖则生变,殿下,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对我还有什么不好说?请尽管直言。”

    李泌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我最担心的并不是诸王或者节度使,我最担心的是雍王。”

    “我父王!”李豫一愣,连忙问道:“这是从何说起?”

    “殿下不觉得雍王在朔方呆的时间太长了吗?”

    李泌眼中充满了忧虑,李亨明明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完全可以迅速击溃荣王,但他偏偏要和他们陷入僵持状态,置长安的空虚于不顾,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动机。

    李豫半天不语,良久他声音略带一点嘶哑道:“或许父亲是别有苦衷,他为我四处奔波,我们不该疑心他,再说,皇位本来就是他的,若他想要,我当让给他,这才是为人子的本分。”

    李泌默默点了点头,他又振颜笑道:“不管怎么说,殿下陛下要尽快登位,不能再拖,此事我去和李庆安商量。”

    话刚说完,便有侍卫在门口禀报:“殿下,安西郡王求见,说有紧急事情。”

    李豫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李庆安来了,他连忙道:“快快请进!”

    李泌慢慢走上前,神情肃然道:“他说有紧急事情,必然是出了大事。”

    片刻,李庆安快步走了进来,给李豫躬身施一礼,“参见殿下!”

    “大将军不必客气,这么急着赶来,可是出了什么事?”

    “微臣刚刚得到一个消息,安禄山要进京献牛,献牛马各三千头,不知殿下可知此事?”

    李豫一阵惊讶道:“此事我并不知晓,大将军如何得知?”

    “我也是刚刚知晓,安禄山借口要补偿河东灾民在关中的偷牛行为,所以献牛给朝廷,而且太仆寺已经批准了。”

    李豫眉头皱成一团,京兆确实有不少县份抱怨河东灾民,这件事他也听说过,但也不至于要安禄山来补偿,这非常不合理,不合理的事情往往便会透出一丝诡异,安禄山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时,旁边一直不吭声的李泌忽然道:“大将军的意思我明白,安禄山要进军关中了。”

    “先生这是何意?”

    李庆安也叹道:“先生说得没错,六千牲畜进关中,每匹牲畜配一人,那就是六千军队,还是骑兵,这是安禄山的瞒天过海之计。”

    李豫有些呆住了,他最担心的安禄山终于出手了,他急道:“若真是这样,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泌没有说话,这事还有什么可想的,既然李庆安主动上门,那应对之策自然也落在李庆安的身上。

    李豫一转念也反应过来,他向李庆安深深行一礼,恳求道:“关中空虚,此事还望大将军为我分忧。”

    李庆安点了点头道:“安禄山进京无异于董卓入京,关中兵力空虚,我虽兵力微薄,但也责无旁贷,我听说潼关元帅王思礼效忠于殿下,我希望殿下立刻写封亲笔信给他,请他务必服从我的命令,使我能集中军力,或许能破解安禄山的阴谋。”

    李泌也道:“殿下,大将军所言即是,潼关也有三千守军,王思礼若遵从大将军的命令,那我们手中就有六千军,足以应对安禄山的进犯,请殿下立即写信。”

    李豫对李泌的话是言听计从,他没有半点犹豫,便立刻修书两封,并盖上了东宫的印鉴,一封交给李庆安,另一封派心腹侍卫火速送去潼关,命王思礼不得擅自放安禄山的牛马队入关,一切听李庆安的命令。

    这时李庆安又道:“若我去了潼关,唯一担心就是长安的防御,长安只有两千军,既要保卫皇宫,又要守卫城门,兵力太少,我建议立刻在长安各县招募乡勇,加强城防,我知道长安有很多流民其实都是从前府兵,殿下只要赦了他们的逃户之罪,招募万余军队是没有问题,这样,长安的城防也就能加强,请殿下采纳此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