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四章 驱狼入蜀?(3 / 4)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不知数量的唐军扼住了这条狭窄的谷道。

    这里是西浑山的余脉,四周山势高峻,延绵数百里,只有这条宽不足三里,长约三十里的谷道可以穿过山脉,若不想从这里走,他们就得退回去数百里,再绕到黄河上游,从那里翻越积石山,当然,他们可以从那里直接回逻些,但是他们粮食已经不足了,而且唐军追兵已至,唐军前后夹击,他们就全完了。

    “大帅,我们怎么办?”几名将领都着急问道。

    马重英眉头皱成一团,他现在不知道唐军拦截之兵到底有多少,如果人数不多,或许他们能冲过去。

    “传我的命令!大军发动进攻,全军压上,若冲不过去,我就全部死在这里。”

    吐蕃人的金鼓声大作,轰隆隆地响彻高原,四万吐蕃大军背水一战,四万大军铺天盖地,喊杀声如雷,求生的欲望使他们不顾一切向山谷中冲去。

    唐军已经在山谷最窄处修建了工事,这里谷宽只有一里半,三万唐军用巨石砌成了一道简易的城墙,谷道狭窄,容不下这么多军队同时防御,李晟便只部署了一万五千名弓弩手。

    城墙距离谷口约十里,震耳欲聋的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吐蕃军就仿佛决堤的洪水,呼啸着,向城墙席卷而来,离他们只有一里了,黑压压地遮天蔽曰。

    唐军士兵半蹲在防御工事之后,他们冷静拉弦上箭,一万五千把唐弩刷地同时端起,呈三十度斜角指向前方,一万五千名唐军弓弩手分为三排,每排相隔约十步。

    这只是第一道防御线,李晟一共布下了三道防御线,如果这道防御线失守,他们将退到三里外的第二道防御线中。

    但作为一名年轻的主将,李晟不到迫不得已,他绝不会后退一步。

    两百步。。。。。一百八十步。。。。吐蕃军越来越近了,甚至已经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狰狞的面容。

    一百五十步!李晟手一挥,唐军顿时万箭齐发,强劲的箭矢像密不透风的暴雨,直扑吐蕃军,箭矢射穿了他们的盾牌,射透了他们的盔甲,冲在最前面的数千吐蕃军顿时响起了一片哀号惨叫之声,成片成片的吐蕃士兵倒在地上。。。。。。第一轮唐军射完,他们立刻坐下用脚和臂力拉弦上线,唐军用的是安西弓弩局去年发明的单兵巨弩,有点类似于北宋神宗年间发明的神臂弩,弓长三尺三,弦长两尺五,并且使用一弩双矢,射程可达三百步,唐军的旧弩卖给了拜占庭后,碎叶弩军便率先换了这种威力巨大的单兵巨弩。

    射程三百步,有效杀伤距离二百二十步,但为了加大杀伤力,唐军在一百五十时才放箭。

    第一轮射完,第二轮五千唐军弩手再次万箭齐发,铺天盖地的箭矢将山谷的天空都遮蔽了,紧接着第三轮。。。。。。整个山谷中躺满了吐蕃士兵和战马的尸体,层层叠叠,血流成河,弥漫在山谷中的血腥气刺鼻难闻,唐军只进行了两回射击,六万支箭射出,吐蕃的重伤及阵亡便在九千人以上了,伤者根本就抬回去,最终只有死亡一条路。

    马重英胆战心寒,这才刚开始冲锋,他的四万大军便只剩下三万了,他开始意识到,唐军在峡谷中布置有重兵,难道真要他退回去了,刚才他曾经想到了用火攻烟熏,但四周方圆数百里都是戈壁,山上光秃秃的一片,只有积雪和峭壁,看不见一棵树。

    马重英蹲在地上,痛苦地抱着头,怎么办?逻些已经被攻占了,吐蕃已经灭亡,他这支残军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远方传来了轰隆隆的闷雷声,马重英不由惊喜地抬起头,难道要下雨了吗?只要下雨,唐军的弓弩就用不成了,可是他抬头看到的却是明晃晃的太阳,哪来的晴天霹雳?

    “大帅,快看!”

    一名士兵惊恐地指着远方,马重英慢慢地站起身了,脸色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只见西方天空布满了铺天盖地的旗帜,一条长长起伏的黑线出现在十里外的戈壁滩上,至少有五万以上骑兵,唐军的追兵到了。

    他只有三万吐蕃士兵,国破家亡,士气低迷,人马疲惫不堪,前面有唐军上万弩军拦截,死路一条,而后面追兵已至,他们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这时,一名唐军飞奔而至,在百步外将一封信用无头箭射来,有士兵拾起递给了马重英,马重英打开信,竟是李庆安写给他的。

    ‘大唐安西节度使赵王李庆安,致吐蕃最后之军统领马重英将军,我与将军石堡城初战,至今已近十年,其间,与吐蕃大小数十战,胜多败少,且末及吐火罗一战,二十三万吐蕃军全军覆没,赞普身死,安西大军越过大雪山,由泥罗婆攻入逻些,吐蕃生力全部歼灭,逻些百官已降,现在将军穷途末路,国破家亡,若想留士兵一命与家人团聚,可立即投降,我承诺挖矿三年,全皆放还为民,若将军顽抗到底,李庆安将下令不留战俘,悉数坑杀!吐蕃从此将再无青壮,请将军三思。’

    马重英又回头看了看手下士兵,个个人心惶惶,士气低迷,如此,此战还有什么打的必要,正如李庆安所言,还是给吐蕃留一点青壮男子吧!

    他长叹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