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五章 顺藤摸瓜(2 / 3)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有!有!将军请随我来.”

    文书郎点亮一盏油灯,带着胡沛云进库房去了,文书郎先将墙壁上的三十六盏灯都点燃了,顿时书库内变得明亮如昼,只见库房十分宽阔,就俨如一座小型宫殿一般,整齐地排列着近两百座一丈高的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卷宗,是按每名官员的名字来分卷,一个官员一份卷宗,整座书库内弥漫着一种墨汁的香味。

    胡沛云不由一阵惊叹,他去过吏部的文书库,也只有这个的一半大,当然,吏部百年来积累了不知多少文书档案,但就摆在架子上的卷宗规模来看,吏部比不过情报堂。

    情报堂的文书资料是直接继承了汉唐会的资料,一样地跨越百年,堆积如山,架子上摆的仅仅是在职务的官员,这也是安西军极为看重情报的结果,每个卷宗上编有号码,一品、二品、从一品等等,是按官职大小来排列。

    其实这是继承了吏部和汉唐会的分类法,如果是按姓氏来索引,那就好找得多,这也是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情报堂也准备着手建立新的姓氏索引。

    文书郎给胡沛云介绍道:“文书库共分为五个部分,西北角是安西人事,西南角是南唐人事,东北角是河北人事,东南角原本是江南人事,但现在已经改为地方各州人事,中间一大块是京畿和都畿人事,不知将军要找哪里?”

    “我要找一个朝廷姓戚的官员。”

    文书郎点点头,他带着胡沛云及几名手下走到中间,正中间是一个用书架围成的圆圈,圆圈内是一根大屋柱,还摆着一张宽大的矮桌子,可以坐在桌旁查阅资料。

    文书郎走到屋柱旁,点燃了大柱子上的一盏油灯,他指着挂在柱子上的一块大木板笑道:“将军请看!”

    胡沛云虽然是情报堂头目,但他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他走到大木板前仔细看了看,原来这竟是一块朝廷官员名册图,只见大木板上用墨线画满了朝廷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官名都有,在每个官名的下面挂着一块小小的木牌,约有两个指甲盖大小,上面写着职官的名字。

    胡沛云不由一竖大拇指夸赞道:“这个很不错,地方上也有吗?”

    文书郎点点头答道:“都有,几乎是每个道一块,但只有职官,散官和王爵是另外有名册。”

    胡沛云用手指着小木牌一个个寻找,想找一个姓戚的官员,可是他找了几遍,什么姓都有,就是没有找到姓戚的,他的眉头不由皱成一团,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那个碑匠年迈昏庸,记错了吗?

    他又找姓赵的官员,倒是找到了十几个,可这没有什么意义,老碑匠只说是中年文士,并没有说是官员。

    胡沛云心中有些失望,这时,他的一名随从提醒道:“将军,那碑匠说的是三年前事情,三年时间,会有很多变故。”

    胡沛云蓦然醒悟,是的,三年时间确实有很多变故,比如去了南唐、下放地方、年老退仕等等,都有可能。

    他连忙问文书郎,“这里有三年前的官员名牌图表吗?”

    文书郎文书郎想了想便问道:“将军肯定是朝廷职官吗?”

    胡沛云心中有点打鼓,那老碑匠自己也说记不清楚了,但他还是点点头,“应该是!”

    文书郎找来一架梯子,从一座书架的顶部取下了厚厚两本名册,他笑道:“打个比方说,如果姓戚的官员去了南唐,我们就会把他的名牌直接挂到南唐那边去,但这只是牌子的变动,看不到过程,比如他原来是什么职位,现在是什么职位,所以我们也会登记一下,这两本名册一本是登记最近三年来的官员职位变动情况,另一本是散官和爵位名册,将军不妨从这里来查。”

    胡沛云正要接过名册,这时,一名士兵进来禀报道:“将军,秦将军来了,在大堂等候。”

    胡沛云连忙对文书郎笑道:“就拜托你来找一找,找到了,立刻向我禀报!”

    说完,他转身便出去了。

    大堂,内卫将军秦海阳正端着茶杯低头不语,只见胡沛云如一阵风似地走了进来,人未到,声先到,“老秦,我还以为你回家睡觉了,没想到你真的在朝房。”

    “连你胡将军都不回府,我就更不敢了。”

    秦海阳开了个玩笑,便放下茶杯,站起身道:“你知道蓝田和新丰那边也出现了异兆吗?”

    秦海阳见胡沛云脸上没有一点惊讶之色,不由一愣,“你已经知道了?”

    “嗯!”

    胡沛云摆摆手,“坐下说吧!”

    秦海阳坐了下来,他见胡沛云满脸忧色,便问:“还有别的情况吗?”

    胡沛云点点头,微微叹息一声,“高陵昨天又出现一块白玉石碑,老秦,情况有些不妙啊!”

    “我也是觉得不妙,今天下午新丰县和蓝田县的报告传来,很多官员都在议论了,说大将军想登基想疯了,哪里有这么多瑞兆?”

    “是的,你说得不错,自古瑞兆出现,都是出现一些吉祥事物,比如这只千年乌龟,若壳上没有字,倒是好事,再比如白玉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