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国来使(2 / 4)  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家征战多年,尤其是上一辈,渤海国王大武艺和新罗景德王之间仇恨极深,几乎没有和解的可能。

    但大武艺死后,其子大钦茂继位,渤海和新罗的关系便开始出现了缓和的迹象,虽然没有友好往来,但至少没有战争了,而就在今年年初,新罗景德王也去世了,他的八岁的儿子惠恭王登位,由太后摄政,正是在新罗太后不遗余力地推动下,渤海和新罗出现了和解,双方开始贸易往来,允许民间自由过境。

    而这次安禄山、契丹和奚将的三家联合,也同样使新罗遭受到了极大威胁,他们三家灭掉渤海国后,下一步必然就是新罗了,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命运使渤海和新罗走到一起,他们决定联合两[***]队抵御安禄山和契丹的入侵,但实力还是不够,两国便同时派特使前往大唐求援。

    他们是乘船在扬州上岸,非常巧,李庆安就在扬州,简直就是上天对他们的眷顾。

    三人坐在大堂内忐忑不安地等待李庆安的到来,他们并不知道,李庆安已经派大军乘船北上了,这是唐军的绝对机密,就连扬州官府都不知道。

    “赵王殿下驾到!”

    随着守卫士兵的一声高喝,三人都同时站了起来,只见一个三十出头的军官大步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都不认识李庆安,但从来人的气势,和他头戴的金盔,他们便知道,这就是唐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赵王李庆安了。

    三人同时跪下行礼,“渤海国特使大成庆、副使魏汝群参见赵王殿下!”

    “新罗国特使金良相参见赵王殿下!”

    李庆安笑呵呵将他们扶起,“三位特使一路辛苦,快快请起!”

    李庆安已经看了使者名册,来使居然都是渤海和新罗的高官,他的目光迅速瞥一眼魏汝群,他在季胜的情报中看到过这个名字,此人护送大英俊回渤海,没想到居然成了渤海过的户部侍郎,此人倒是一个老天送给大唐的关键人物。

    “三位特使请坐!”

    李庆安请他们坐下,亲兵们又给众人上了茶,李庆安端起茶杯,微微一笑问大成庆:“渤海郡王现在可好?”

    “回禀殿下,郡王很好,我临行时,郡王特地给殿下准备了礼物,王妃和世子也给赵王妃及小王爷准备了礼物。”

    礼物亲兵已经收下了,大成庆将一份礼单放在桌上,李庆安看了看,都是金玉宝贝一类,他笑道:“多谢你们郡王和王妃世子,礼物我收下!”

    李庆安又对新罗国特使金良相淡淡道:“听说新王登基,为何不遣使来大唐?”

    新罗和渤海一样,也是大唐的属国,新罗国同时也是大唐的鸡林州都督府,新罗王出任鸡林州都督,向唐朝进贡,接受唐王朝册封,旧王去世,新王登基,新罗没有及时向唐王朝遣使,这让唐廷和李庆安都有些不满。

    金良相慌忙解释道:“新王年幼,由太后摄政,国中有贵族不服气,在南方叛乱,我们刚刚平息了叛乱,所以太后便派我来出使大唐,一是向大唐求救,同时也是正式向大唐请求册封新王。”

    李庆安点点头,国内叛乱,这个理由他勉强可以接受,他又转头问大成庆,“安禄山的境况如何了?”

    说到了正事,大成庆的表情有些紧张起来,他挺直身子,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取出一幅地图,摊开在桌上,“殿下,目前安禄山的军队集结在营州柳城,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安禄山尚有七万残军,但他又在营州和安东都护府进行招兵买马,据说他要招足十万军队,契丹出兵七万,奚出兵三万,一共二十万大军,最迟秋天,他们就将对渤海发动全面进攻,我们渤海国只有八万军队,加上新罗七万,也一共只有十五万军队,而且论武器装备,我们比不过安禄山的燕军,论骑兵凶猛,我们也远不如契丹和奚,这场战役,我们失败的可能姓很大,如果我们失败,就将是渤海灭国,所以渤海上下恳求大唐出兵,支援我们。”

    旁边新罗使者金良相也恳求道:“新罗自百年前便依附于大唐,是大唐的属国,百年来恭敬宗主,进贡不断,望大唐能在新罗生死存亡之际,援手相助,新罗必将感铭肺腑,永为臣服!”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便对大成庆道:“在去年,渤海王大钦茂曾秘密来长安,我和他签署了一份互助备忘录,当时渤海王也签字了,但他说需要本国朝廷通过后,才形成正式国之契约,我不知道这份备忘录他考虑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成为国书?”

    大成庆要说话,李庆安又摆摆手打断了他,“假如这份备忘录通过,你们就没必要恳求,你们便可以根据条约直接要求大唐出兵,怎么样,这份国书你带来了吗?”

    “带来了!”

    大成庆连忙取出一卷黄绸卷轴,这一份是给唐朝的国书,双手恭恭敬敬奉给李庆安,“请殿下收下!”

    李庆安接过卷轴展开,仔细看了一遍,果然是当初他和大钦茂签订的备忘录,现在已经成为了正式旨意,盖有国王的印玺和中书门下大印,也就是以国书形式确定下来了。

    李庆安更关心的是第三条,大唐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